诗词大全

《虎斑猫》

百丈慵参老野狐,一只俄得小於菟。
眈眈肯听豺声怯,索索当令鼠辈无。
既与道人常并坐,何妨童子戏编须。
硬黄新染香如蜡,从此书堂不闭厨。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虎斑猫》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百丈慵参老野狐,
一只俄得小於菟。
眈眈肯听豺声怯,
索索当令鼠辈无。
既与道人常并坐,
何妨童子戏编须。
硬黄新染香如蜡,
从此书堂不闭厨。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述一只虎斑猫为主题。诗中描绘了猫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猫的独立和自由的本质,以及与人类的亲近和共处之情景。诗中还涉及到书堂和厨房,暗示了猫与人类生活的交融和共同的生活空间。

赏析:
这首诗词以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一只虎斑猫的形象和性格。虎斑猫被形容为百丈高的老野狐,以及一只突然出现的小于菟(即小于猫)。虽然猫听到豺狼的声音也会畏缩,但它对捕食老鼠的能力却是自信满满,毫不怯弱。诗中表达了猫的独立和自主的态度,它不屈服于豺狼的声音,自由自在地生活。

诗中还描绘了与道士和童子的互动场景,道人与猫常常一起坐在一起,而童子则喜欢和猫一起玩耍,编织着它的胡须。这种描绘展示了人与猫之间的亲密关系,猫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与他们共同分享书堂和生活空间。

最后两句描述了猫的外貌特征,它的毛皮柔软而有光泽,新染的黄色宛如蜡状。这种描写表达了猫的华美和高贵之处,也暗示了猫在书堂中的重要地位。"从此书堂不闭厨"这句话意味着猫在书堂中自由自在地出入,与人类共同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只虎斑猫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表达了猫的独立自主和与人类的情感纽带。通过对猫和人的互动描写,展现了一种和谐而亲密的共处关系。这首诗词既展现了猫的灵动和自由,又表达了人与猫之间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感受。

  • 《香林》

    日月岩头古翠埋,绵云深隔洞门开。苍藤随石无根活,灵杞何年有种栽。气凝野烟疑麝过,暖熏山雨误蜂来。空亭谁领幽芬坐,云鹤同行损绿苔。

  • 《得祠》

    十年梦不到清都,云满寒蓑雪满颅。一片青山一黄犊,底须更着旧称呼。

  • 《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 《句》

    轩窗眼界开。

  • 《菩萨蛮》

    银城远枕清江曲。汀洲老尽蒹葭绿。君上木兰舟。妾愁双凤楼。角声何处发。月浸溪桥雪。独自倚阑看。风飘襟袖寒。

  • 《寄庾侍郎》

    一双华亭鹤,数片太湖石。巉巉苍玉峰,矫矫青云翮。是时岁云暮,淡薄烟景夕。庭霜封石棱,池雪印鹤迹。幽致竟谁别,闲静聊自适。怀哉庾顺之,好是今宵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