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国舒长日,林隈分外知。
年年庭荫匝,数遍鹊寻儿。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桂隐纪咏·俯巢轩》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桂隐山的庭院景致,以及其中的一组巢穴。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俯巢轩,是桂隐山上的一座小亭子,诗人站在亭中俯视,观察着眼前的景色。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化国舒长日,
林隈分外知。
年年庭荫匝,
数遍鹊寻儿。
诗意:
这个国家已经安定,和谐的日子长久存在。
山林的景色非常熟悉。
每年都有浓密的树荫,多次可以看到杜鹃鸟寻找它的幼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间庭院的景致。诗人以“化国舒长日”来表达国家的安宁繁荣,意味着国家的和平与昌盛。接着,他提到“林隈分外知”,描绘了山林的景色非常熟悉,似乎是诗人常来此处观察自然之美。接下来,他描述了庭院中年年常有的茂密树荫,这给人一种安逸和舒适的感觉。最后一句“数遍鹊寻儿”则意味着每年都能看到杜鹃鸟寻找它的幼儿,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界的美好。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山间景色,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对安宁繁荣国家的祝愿,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心灵享受。
翠麓晚萧骚,无风树亦号。官荣归若辈,诗态忆吾曹。信有忧能死,应无酒可陶。平生相照地,不隔半秋毫。
新声宛转动梁尘,歌罢谁云不断魂。一片好香消不得,明珠十斛为何人。
秋风凄已寒,蜀道阻且长。虎狼伏原野,欲济川无梁。客从何处来,云我之西方。萧萧骕骦鸣,熠熠湛卢光。昔时荣华地,今为争战场。将军扬天戈,壮士发戎行。江南有羁鸟,悠悠怀故乡。驾言与子游,云天何茫茫。
堂堂七尺,懔一时人物,孤映三蜀。闲雅风流豪醉后,犹有临邛遗俗。十载虞庠,一官楚塞,雅操凌寒玉。江山千里,惠然来慰幽独。落笔妙语如神,两章入手,不觉珠盈掬。从此西归荣耀处,宁假华旌高纛。乐府新声,郢都余唱,应纪阳春曲。老夫一醉,故人高义堪服。
红红白白定谁先,嫋嫋娉娉各自妍。最是倚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政可怜。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小圆珠串静慵拈。夜厌厌。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