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五月十六日夜南湖观月》

良宵观月岂无人,未必能看到四更。
山载塔灯金笔立,水摇亭槛玉帘横。
歌从菡萏香中起,酒向玻瓈盏内明。
谁信南湖当暑夜,葛衣风透觉寒生。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五月十六日夜南湖观月》是宋代诗人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良宵观月岂无人,
未必能看到四更。
山载塔灯金笔立,
水摇亭槛玉帘横。
歌从菡萏香中起,
酒向玻瓈盏内明。
谁信南湖当暑夜,
葛衣风透觉寒生。

诗意与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南湖赏月的诗词。诗人首先表达了一个观赏月亮的夜晚应该有人的观点,暗指自己独自一人观赏月亮。接着诗人提到,即使是到了深夜,也未必有人能够坚持到观赏月亮的时刻,暗示了观赏月亮需要耐心和毅力。

诗中出现的山上的塔灯和水中的亭槛玉帘,增添了诗情画意。塔灯闪烁如金笔立于山上,亭槛上的玉帘在湖水的摇动下横卧,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更加突出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诗人接着描绘了歌声从菡萏花香中起,酒光从玻璃杯中映照出来,这一描绘使诗中的景色更加丰富多彩。歌声和酒光都增添了夜晚的欢乐氛围,让人们在赏月的同时享受音乐和美酒的陪伴。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个让人感到怀疑的观点:谁会相信南湖在炎热的夏夜里也会感到寒冷,寒意透过葛衣而生。这种矛盾的描写给人以一种虚实相间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南湖夜晚的独特感悟和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南湖夜晚赏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自赏月的情怀和对夜晚景色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表达。同时,诗中的矛盾和意象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性和深度,使读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引发思考和联想。

  • 《缘识》

    秋鏁烟岚日未曦,道情欲话老僧期。旋烹茶竃心先喜,摇撼松风睡思迟。鹤唳九霄堪入画,云平三界化无私。真宗象教非虚说,对境成空是我师。

  • 《渔村杂诗十首再和前韵》

    巡檐修竹晚风敲,古寺僧归月下桡。童子闭门无一事,只须清坐过中宵。

  • 《送苏处士归西山》

    南游何所为,一箧又空归。守道安清世,无心换白衣。深溪猿共暮,绝顶客来稀。早晚还相见,论诗更及微。

  • 《满庭芳 叹骷髅》

    携筇信步,郊外闲游。路傍忽见骷髅。眼里填泥,口内长出臭莸。潇洒不肯重说,更难为、再骋风流。想在日,劝他家学道,不肯回头。耻向街前求乞,到如今,显现白骨无羞。若悟生居火院,死堕阴囚。决裂心灰慷慨,舍家缘、物外真修。神光灿,得祥云衬步,直赴瀛洲。

  • 《别修门》

    晓发别修门,湖山雾气昏。百年培正脉,今日罪忠言。列节关宗社,生还赖圣恩。部天天不语,顾及见亲存。

  • 《念奴娇(赠希文宠姬)》

    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帘影横斜房户静,小立啼红蔌蔌。素鲤频传,蕉心微展,双蕊明红烛。开门疑是,故人敲撼窗竹。长记那里西楼,小寒窗静,尽掩风筝鸣屋。泪眼灯光情未尽,尽觉语长更促。短短霞杯,温温罗帕,妙语书裙幅。五湖何日,小舟同泛春绿。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