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望山来起复平,横冲波去碧还明。
谁言身在笋舆上,自是乘空里行。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暂往嘉兴离桂隐过渡》
译文:
侧望山来起复平,
横冲波去碧还明。
谁言身在笋舆上,
自是乘空里行。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作品。诗人以离桂隐过渡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赏析:
诗的第一句“侧望山来起复平”,描述了诗人远眺山势的景象。山势起伏,让人感受到山的雄伟和壮美。第二句“横冲波去碧还明”,描绘了波浪横冲的景象,波浪的翻滚使得碧水依然明亮。通过这两句描写,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接着,诗人用反问句“谁言身在笋舆上,自是乘空里行”,表达了他的思考和触动。诗人暗示自己身处笋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之上,却能自由地行走于天空之间,意味着他心境的超然与自由。这种自由并非物质上的解放,而是对生活境遇的一种超越和思索。通过这种比喻,诗人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并通过反问句的形式呈现了他对人生和境遇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自身处境,表达了对自由、超脱和思索的追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示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情怀。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
见他颜貌未知年,便说人让寿一千。修炼要门皆的实,行持法度甚精专。於身有益何般是,指口为明道理全。无言无语上青天。
一人各有一安居,方寸归藏尽有余。颜子一春常不出,他人日日去其庐。
霜天豁澄明,水日共清朗。西园足甘菊,欢言事幽赏。板舆奉慈颜,华发森少长。一笑喜团栾,千枝迷俯仰。黄英浥露繁,翠蔓缘篱上。雄蜂与雌蝶,采撷纷还往。逸兴既中酣,佳致仍外奖。未多彭泽贤,不羡天随广。忆昔吏江东,王事困鞅掌。及令处闾里,暇日娱垲爽。殽酒虽不丰,献酬
春日烟沙岸,禅房风竹窗。有时倾绿酒,随处见清江。世路纷多辙,吾生老此邦。千林看不尽,白鸟去双双。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