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秧稻满畦水,行客跨骡无树陂。
热风吹面日方午,忽见绿岩冰柱垂。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自礼贤还鹅湖望山顶飞流有作二首》是宋代张嵲的两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农夫在田间浇灌稻苗,水满了整个田沟。
行人骑着骡子过陡坡,路上没有一棵树。
炎热的风吹在脸上,阳光已经过了正午。
突然看到一座绿色的岩石,冰柱垂挂其中。
第二首:
礼贤还鹅湖眺望山顶,河水迅猛如飞流。
太阳正午时刚升起,冰柱却已垂挂绿岩上。
诗意:
这两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农田和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第一首诗以农夫和行人的视角,描绘了农田的景象。农夫满怀希望地灌溉稻田,而行人则骑着骡子行走在没有树木的陡坡上。在炎热的午后,他们突然看到了一座绿色的岩石上挂满了冰柱,构成了自然界中的一幅奇特景观。
第二首诗则切入了作者自身的视角,他站在鹅湖边,目睹着远处山顶的景色。河水奔腾而过,宛如飞流,与此同时太阳已经过了正午,但冰柱却依然挂在绿色的岩石上,形成了一种对比。
赏析:
这两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诗中的对比使得农田和旅途中的平凡景物与意外的奇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惊喜之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瞬息万变之美的感悟。
这两首诗以简朴的文字,将平凡的生活与自然的奇观相结合,给人以深思和启示。它们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同时也反映了自然与人类之间微妙的关系。诗人通过对农田和旅途中的景物描绘,传达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以及对于生活中瞬息万变之美的珍视。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惟直与气,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叶自繁。气言其形,直言其理。与生俱生,无彼无此。云何谓直,养此气耶。直果外来,气内出耶。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则以告子,以养外计。谓直养气,其差则同。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浪卷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