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闽中山间每早白雾四塞咫尺不辨》

闽岭冬候晚,岁穷殊未寒。
谁为五里雾,皓皓怀群山。
剥琢斧斤响,啁啾禽鸟间。
逖听知何处,四顾但漫漫。
怳如湖水秋,眇与天相连。
乔林膏沐已,远岫渐披颜。
高阁延朝景,清辉泛林端。
谅非侵晨兴,讵识景物闲。
忽思乡社岁,日晏未开关。

作者介绍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作品评述

《闽中山间每早白雾四塞咫尺不辨》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冬天闽岭的景色,以及山间的白雾弥漫情景。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闽中山间每早白雾四塞咫尺不辨,
朝代:宋代,
作者:张嵲,
内容:闽岭冬候晚,岁穷殊未寒。谁为五里雾,皓皓怀群山。剥琢斧斤响,啁啾禽鸟间。逖听知何处,四顾但漫漫。怳如湖水秋,眇与天相连。乔林膏沐已,远岫渐披颜。高阁延朝景,清辉泛林端。谅非侵晨兴,讵识景物闲。忽思乡社岁,日晏未开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冬天的闽岭为背景,描绘了山间早晨弥漫的白雾景象。白雾笼罩着整个山谷,浓密而无边,使得人们无法分辨出远近。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山中的群山,因为白雾的存在,山峦变得若隐若现。

诗中出现了剥琢斧斤的声音和啁啾的禽鸟之声,这些声音在白雾中显得格外清晰。然而,尽管听觉上能感知到这些声音,但视觉上却只能看到浓雾弥漫的景象,不知道周围是何处。整个环境都笼罩在迷茫和模糊之中。

诗人将这种景象比作湖水中的秋天,将山与天空连接起来,增添了一种虚幻的感觉。乔木脱去了沉重的雪霜,远处的岭山也逐渐露出了颜色,整个山谷逐渐明亮起来。高处的阁楼可以俯瞰到朝阳的景色,清辉在林间泛起。这些景象并不是侵略性的,而是柔和而宁静的,让人心生宁谧之感。

然而,诗人对于早晨的景色却并不了解,因为他的思绪飘回到了故乡的岁月,他思念乡社的岁月。日已经晚了,城门仍未打开,他无法体验早晨的景色和活动。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景色的无法理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雾笼罩的山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世界的困惑。白雾的模糊和迷茫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思考。

  • 《追哭张伯雨外史》

    身似浮云半在吴,玉钩桥外是西湖。花前微雨白鹅帖,楼上好风金鸭炉。李泌只宜留北阙,刘郎不得老玄都。人情翻似东流水,洗出青天一鸟孤。

  • 《鸳鸯湖棹歌 之五》

    西埏里接韭溪流,一篑瓶山古木秋。惯是争枝乌未宿,夜深啼上月波楼。

  •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坤舆载五岳,乾象垂三光。术极宰元化,俯仰无低昂。一理贯万有,形色皆停当。晋风竞清谈,幽眇夸辉煌。坐销白昼尽,狐兔睨其旁。天地亦为愁,何但颓偏方。

  •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急雨岂无意,催诗

  • 《水龙吟(次周月船)》

    塞楼吹断梅花,晓风瑟瑟添_咽。关河万里,烟尘四野,眼前都别。击楫功名,椎锋意气,是人都说。问周郎何日,小乔到手,为君赋、酹江月。休把愁肠暗结。又相将、鲁云书节。锦围放密,金樽任满,歌声莫歇。赢得朝朝,半醒半醉,佯痴佯劣。尽懵腾,深入无何,管甚须鬓成雪。

  • 《后樊》

    后樊百君子,相对两玉人。酴醾三月暮,篠簜四时春。俱怀冰雪姿,不竞桃李辰。何以树之背,恐受俗子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