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弄清泚,始觉南风清。
白云认乡村,永念随父兄。
一梦三十载,将老犹远行。
聊将郑卫耳,一听新蝉鸣。
空怀烟霞想,下及飞鸿征。
多公久要谊,献纻得班荆。
茅屋照野水,寒窗抱深明。
相期脱羁网,岂肯缚簪婴。
此生才一戏,万物何营营。
我行别良友,执袂中心怦。
公来贻新诗,折柳何多情。
他时簪还盍,莫忘岁寒盟。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和江子我见送诗》
朝代:宋代
作者:王铚
放舟弄清泚,始觉南风清。
白云认乡村,永念随父兄。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展现了江子我见送诗的情境。诗人放下小舟,玩弄着清澈的水波,感受到了南方的清风。白云似乎在辨认着家乡的山村,而诗人则永远怀念着跟随父兄的岁月。
一梦三十载,将老犹远行。
聊将郑卫耳,一听新蝉鸣。
诗人说自己的一生如同一场梦,已经度过了三十年,但仍然感到自己年老,仍然不停地远行。他以郑国和卫国的名义,只是想借此听一听新蝉的鸣叫声。
空怀烟霞想,下及飞鸿征。
多公久要谊,献纻得班荆。
诗人怀揣着对山水风景的思念,一直到飞鸿的迁徙。他与多公久结为好友,情谊深厚,为了表达对友谊的珍视,献上珍贵的纻布和班荆。
茅屋照野水,寒窗抱深明。
相期脱羁网,岂肯缚簪婴。
诗人住在茅屋中,阳光映照着野水,而他在寒冷的窗前拥抱着内心深邃的明悟。他期待与朋友们相聚,摆脱束缚的网罗,不愿被束缚住,而是怀抱着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此生才一戏,万物何营营。
我行别良友,执袂中心怦。
公来贻新诗,折柳何多情。
诗人认为此生的才华只是一场游戏,而世间万物又何尽头。当诗人离别良友时,他紧握着袖子,内心怦然动情。朋友送来新的诗作,诗人深感朋友的深情厚意。
他时簪还盍,莫忘岁寒盟。
他表示,将来如果有机会相聚,就一起戴上花簪,再次重温当初的盟约,并希望彼此不要忘记岁月寒冷中所立下的誓言。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友情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整首诗意蕴含深邃,情感真挚,给人以诗意盎然的美感享受。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