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咄,笔画:8,拼音:duō,部首:口

    简解

    咄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咄,相调也。--《说文》 咄,相诃也。--《字林》 咄,啐也。--《苍颉篇》 咄!口无毛。--《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又如咄叱(呵责);咄啐(呵斥);咄骂(呵斥辱骂) 咄 duō表示呵(hē)叱。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也形容形势发展迅速,给人以压力。 【咄咄怪事】令人十分惊讶的怪事。

    详解

    咄 duo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 咄 hoots; 咄 duō (1)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tut-tut] 咄,相调也。--《说文》 咄,相诃也。--《字林》 咄,啐也。--《苍颉篇》 咄!口无毛。--《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2) 又如咄叱(呵责);咄啐(呵斥);咄骂(呵斥辱骂) 咄咄 duōduō [tut-tut;threatening;menacing;aggressive]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咄咄逼人 duōduō-bīrén (1) [overbearing;pushy;show one's teeth;huff and huff]∶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时论咄咄逼人,一身利害不足言。--宋·朱熹《答方宾生书》 (2) [pressing]∶形容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 咄咄怪事 duōduō-guàishì [outoftheordinary;what a strange situation;mostrous absurdity] 令人感到不可理解、十分惊讶的事 咄嗟 duōjiē [tut-tut] 霎时 顾盼可以荡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刘右相书》 咄嗟立办 duōjiē-lìbàn [get sth. done straight away] 原指主人一吩咐,仆人立刻就办好,现在指马上就办到。立”也作即”或可” 咄 duō ㄉㄨㄛˉ 表示呵叱~!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表示惊怪,如~~怪事。” 郑码jzzi,u5484,gbkdfcd 笔画数8,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2252

  • 藮qiáo 1.木柴。

  • 萦 (形声。从糸,荧省声。糸,细丝。本义回旋缠绕) 同本义 萦,收卷也。--《说文》 收绩曰萦。--《通俗文》 萦,绕也。--《广韵》 葛藟萦之。--《诗周南寥木》 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 峻赠怪石列,崎岖曲道萦。--《西游记》 又如萦抱(环抱);萦环(环绕;佩带环饰);萦萦(缠

  • 凊qìng 1.凉。

  • 裤 (形声。从衣,库声。本义裤子。古指套裤,今为成人满裆裤及小儿开裆裤的通称) 同本义 底下绛裤红鞋,鲜艳夺目。--《红楼梦》 裤(裦)kù下装长~子。内~。丝棉~。牛仔~。

  • 诽 (形声。从言,非声。本义背地议论,指责他人) 同本义 诽,谤也。--《说文》。按,放言曰谤,微言曰诽、曰讥。” 诽,明恶也。--《墨子经上》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诽怨(责备怨恨);诽议(责难,非议) 毁谤 经诽誉。--《淮南子本经》 贤

  •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说文》 掌外朝之位。--《周礼朝士》 又如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位置;方位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又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