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珥,笔画:10,拼音:ěr,部首:王

    简解

    珥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设笄珥。--《列子·周穆王》 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即日珥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剑鼻 抚长剑兮玉珥。--屈原《楚辞》 珥 贯耳 珥ěr 1.珠玉做的耳饰。也叫瑱﹑珰。《战国策·齐策三》"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文选·枚乘》"九寡之珥以 为约。"李善注引《苍颉篇》"珥,珠在耳也。"唐韩愈《城南联句》"酣欢杂弁珥,繁价流金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母脱簪珥付之去,孝廉弗闻也。" 冰心《寄小读者》五"﹝那女儿﹞头上﹑手戴满了簪子﹑耳珥﹑戒指﹑镯子之类,说话时善能作态。"一说为耳珰之垂珠。 2.剑鼻。 3.日﹑月两旁的光晕。 4.插;戴。 5.通"衈"。古代祭祀杀牲取血以供衅礼之用。 珥èr 1.通"刵"。古代大猎时,割取禽兽的左耳以计数报功。 2.通"咡"。吐。参见"珥丝"。

    详解

    珥 er 部首 王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0 珥 ěr (1)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 [ear-ornaments(of jade or pearl)]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设笄珥。--《列子·周穆王》 (2) 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 [tangent arch]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3) 即日珥 [prominence(solar prominence)]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4) 剑鼻 [ears(of the sword)] 抚长剑兮玉珥。--屈原《楚辞》 珥 ěr (1) 贯耳 [pierce the ear] 神人珥两黄蛇。--《山海经·大荒东经》。注以蛇贯耳也。” (2) 又如珥貂(帽旁插貂尾为饰,借指做贵官);珥笔(珥彤。入朝的官员帽插笔,以便随时记录) (3) 戴;插 [insert;weir] 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诗》 (4) 又如珥笔(史官。谏官或近臣侍从,把笔插在帽子上,以便随肘记录) (5) 通衈”。古祭礼杀牲取血,以涂祭社器 [dye with blood] 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周礼·春官·肆师》 常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周礼·夏官·小子》 珥 ěr ㄦˇ (1)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 (2) 剑柄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 (3) 插戴~笔(古代史官、谏官入朝插笔于冠侧,以便随时记录、写作)。~貂。 (4) 日、月两旁的光晕日~。月~。 郑码cce,u73e5,gbke7ed 笔画数10,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22111

  • 桖xuè 1.木名。

  • 缭 (形声。从糸,表示与丝有关尞声。本义缠绕) 同本义 缭,缠也。--《说文》 再缭四寸。--《礼记玉藻》。疏绕也。” 弗缭。--《仪礼乡饮酒礼》。注犹絞也。” 肠纷纭以缭转兮。--《楚辞怨思》 缭之兮杜衡。--屈原《九歌湘夫人》 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后

  • 膷xing 1.牛肉羹。

  • 戕〈动〉 (会意。从戈,从爿。戈,古代用以横击、钩杀的重要武器。爿,劈开的竹木片。本义残杀、杀害) 同本义 戕汝家矣。--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自戕(自杀);戕虐(残暴;残害);戕杀(残杀,损伤) 毁坏 伤害 戕身损寿。--《亢仓子用道》 又如戕扰(伤害骚扰);戕生(伤害生命);戕夷

  • 緛run 1.缩短。

  • 桍k 1.木名。 2.空。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