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謌,笔画:11,拼音:jiàn,部首:讠

    简解

    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谏阻纳质( 谏jiàn〈古〉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或过失进~。力~。

    详解

    谏 jian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11 谏 expostulate with; 谏 (1) 謌 jiàn (2)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3) 同本义 [admonish;remonstrate]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5) 匡正;挽回 [rectify;correct;retrieve;redeem]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6) 通间”。离间 [sow seeds of discord] 郭开受谏,李牧就诛。--唐·皮日休《忧赋》 谏 (1) 謌 jiàn (2) 谏官[imperial censors]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晚出左掖》 (3)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4) 通间”。间谍 [spy]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韩非子·八经》 (5) 姓 谏官 jiànguān [imperial censors]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鲁公为谏官。--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谏劝 jiànquàn [admonish] 直言规劝 谏书 jiànshū [remonstrance] 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 谏友 jiànyǒu [a friend who does not hesitate to remonstrate] 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即诤友” 谏诤 jiànzhèng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谏诤即见听。--《汉书》 谏阻 jiànzǔ [dissuade sb. from] 直言劝阻 谏 (謌) jiàn ㄐㄧㄢ╝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进~。~阻。兵~。从~如流。 郑码sflk,u8c0f,gbkdac9 笔画数11,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5431234

  • 撂〈动〉 (形声。从手,略声。本义撇开,搁下,丢开) 同本义 难道我上学去,撂得你们冷清了不成?--《红楼梦》 放,丢 我的东西还没处撂呢?--《红楼梦》 又如撂担子(丢下担子);撂过手(放过不问);撂开手(分手;撒手不管);撩东挝西(乱拉乱扔) 放倒。指死去或打死的意思 超越。把别人抛

  • 纵 (形声。从糸,从声。本义松缓) 同本义 纵,缓也。--《说文》 蓬发施纵,无形仪,不治家业。--《南齐书》 又如纵缓(松懈);纵弛(松懈;放松) 南北称纵,东西称横。古作从衡” 不别横之与纵。--《楚辞沈江》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纵贯南北的京九铁

  • 魒pio 1.斗星名。

  •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又如月满则亏

  • 咬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易子而咬。--《汉书食货志》引 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咬姜呷醋(节约饮食用度);咬牙关(形容痛恨、愤怒或发狠心);咬瓦(比喻乏味);咬定牙根(亦作咬定牙关”。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咬钉嚼铁

  • 蛮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同本义 蛮,南蛮也。--《说文》 蛮畿。--《周礼大司马》 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礼职方氏》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三百里蛮。--《书禹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