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同本义 磬,乐石也。--《说文》 小华之山多磬石。--《山海经·西山经》 泗滨浮磬。--《书·禹贡》 笙磬同音。--《诗·小雅·鼓钟》 依我磬声。--《诗·商颂·那》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淮南子·泛论》 钟磬置于水中。--宋·苏轼《石钟山记》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西门豹治邺》 又如磬人(负责治磬的官员);磬工(负责制磬的官员);磬色(玉磬的光彩);磬师(古乐官名) 磬qìng ⒈〈古〉一种石或玉制的敲击乐器,悬在架上,形似曲尺。 ⒉寺庙中和尚敲打的铜铁铸的鸣器,形状似钵敲~声。 磬qīng 1.古代打击乐器。状如曲尺。用玉﹑石或金属制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适宜制磬的美石。 3.寺院中召集众僧用的云板形鸣器或诵经用的钵形打击乐器。 4.南齐时报更用的响器◇因以借指时钟。 5.弯腰。表示谦恭。 6.泛指身形曲折如磬。 7.形容鸣声如击磬。 8.放马疾驰。参见"磬控"。 9.古死刑之一。悬而缢杀。 10.副词。方言。适才。参见"盘子"。 11.通"俔"。譬如,如同。 12.通"罄"。空,中空。 13.通"罄"。尽,罄尽。 14.通"罄"。全;遍。参见"磬地"。 15.通"罄"。 形容声音坚致。 16.通"謦"。轻声咳嗽。参见"磬欬"。
磬 qing 部首 石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16 磬 qìng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 同本义 [chime stone;musical stone] 磬,乐石也。--《说文》 小华之山多磬石。--《山海经·西山经》 泗滨浮磬。--《书·禹贡》 笙磬同音。--《诗·小雅·鼓钟》 依我磬声。--《诗·商颂·那》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淮南子·泛论》 钟磬置于水中。--宋·苏轼《石钟山记》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西门豹治邺》 (3) 又如磬人(负责治磬的官员);磬工(负责制磬的官员);磬色(玉磬的光彩);磬师(古乐官名);磬管(两种古乐器名) (4) 适宜制磬的美石 [fine stone]。如磬石(适宜制磬的美石);磬错(磨磬用的石头) 磬 qìng 〈动〉 (1) 弯腰。表示谦恭 [bow] 簪笔磬折。--《史记·滑稽列传》 (2) 又如磬折(弯腰;卑躬屈膝);磬沼(形容曲折的池) (3) 假借为骋”。纵马奔驰 [gallop]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磬 qìng 〈形〉 通罄”。空,尽 [empty] 金积折廉,璧袭无理,磬龟无腹,蓍策日施 。--《淮南子·览冥》 磬 qìng ㄑㄧㄥ╝ (1) 古代打击兵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2)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3)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于甸人”。 (4) 古同罄”,空,尽。 郑码bxqg,u78ec,gbkede0 笔画数16,部首石,笔顺编号1215213355413251
菝葜 菝 b[菝葜](-qi)〈名〉木名。俗称"金刚刺"、《金刚藤》。落叶攀援状灌木。根入中药。 菝bá 1.见"菝葜"。
鏹cu 1.间杂貌。参见"鏹错"。 2.金属制品散裂。参见"鏹然"。 3.烧茶温酒的器具。
抨〈动〉 (形声。从手,平声。本义拍,拂过) 同本义 抨,掸也。--《说文》 翅抨流而起沫,翼鼓浪而成珠。--《梁书》 弹劾,检举罪状 抨击 撞击 不想展徐二人坠下去,一抨将矿子灰抨起,迷失二目。--《小五义》 抨png ⒈开弓。 ⒉弹劾,攻击~击。 抨bng 1.使,令。
儢l 1.见"儢儢"。
涛〈名〉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涛,大波也。--《说文新附》 扬波涛于碣石。--《后汉书班彪传上》 何必湘渊与涛濑?--《汉书扬雄传上》 水泫泇而涌涛。--《文选张衡思玄赋》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惊涛拍岸。--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怒
奠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本义设酒食以祭) 同本义。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 奠,置祭也。--《说文》 于以奠之。--《诗召南采蘯》 共其奠牛。--《周礼牛人》。注丧所荐馈曰奠。” 舍奠于其庙。--《礼记祭统》。注非时不而祭曰奠。” 故既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