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诗律密闻高九释,倦游归老旧烟霞。
朝中半是名臣友,时寄新吟壁罩纱。

作品评述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是宋代张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诗律密闻高九释,
倦游归老旧烟霞。
朝中半是名臣友,
时寄新吟壁罩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梵才大师归天台的情景。诗人赞颂了梵才大师对佛教经典的精深研究("诗律密闻高九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烟霞山水的怀念之情("倦游归老旧烟霞")。诗人感慨自己身处朝廷之中,与名臣友人交往颇多("朝中半是名臣友"),但他依然对佛教修行有所投入,把新的吟咏寄托在壁上("时寄新吟壁罩纱")。

赏析:
这首诗通篇简洁明快,意境清雅。诗人以送别梵才大师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山水和朝廷风云,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和对人世繁华的淡泊。诗中的"诗律密闻高九释"一句,赞美了梵才大师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和造诣。"倦游归老旧烟霞"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胜地的眷恋之情。"朝中半是名臣友"一句,表明诗人与朝廷中的名臣交往甚密,但他依然保持内心的超脱与宁静。"时寄新吟壁罩纱"一句,则展示了诗人在尘世中仍然坚持吟咏的精神,将新的作品寄托在壁上。

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诗人以自然山水和佛教修行为依托,抒发了对尘世繁华的超然态度,表达了追求精神净化、超脱尘俗的情感。这种对修行与人世的交织,凸显了宋代士人的内心追求和独立精神,展示了他们在纷繁世事中保持自我本真的坚守。

诗词推荐

东边有知事,西边有头首。山僧赢得倚栏干,尽日仰头看云走。

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武陵溪上路。娉婷婀娜,刘郎依约曾遇。鸳俦凤侣。重记相逢处。云隔阳台雨。花解语。旧梦还记否。

两架酴醾侧覆檐,夏条交映渐多添。春归花落君无恨,一架清阴恰满帘。

雨入愁边,翠树晚,无人风叶如翦。竹尾通凉,却怕小帘低卷。孤坐便怯诗慳,念后赏、旧曾题遍。更暗尘、偷锁鸾影,心事屡羞团扇。卖花门馆生秋草,怅弓弯、几时重见。前欢尽属风流梦,天共朱楼远。闻道秀骨病多,难自任、从来恩怨。料也和、前度金笼鹦鹉,说人情浅。

燕兰识字尚聪明,难遣当筵迟暮情。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广寒宫阙月楼台,露里移根月里栽。品格虽同香气俗,如何却共牡丹开。

市西楼店金千秤,渭北田园粟万钟。儿被杀伤妻被虏,一身随驾到三峰。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独好西山勇。思为北地雄。十年事河外。雪鬓别关中。季月边秋重。岩野散寒蓬。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全狐君已复。半菽我犹空。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

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吴头。登临聊复尔耳,佳节懒为酬。刚被西风断送,又为黄花牵帅,草创作斯游。目力眇无际,更上一层楼。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凭栏正拟一笑,襟抱怯于秋。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留取江湖量,归去醉中州。

我昔如汝长,壮志在四方。集贤给笔札,秉烛促夜装。平明出门去,振衣不傍徨。先君泫然泣,感我令我伤。先君顾我语,汝行勿断肠。他日汝养子,此悲会身当。老怀追陈迹,心折涕泗滂。

露下风高足感伤,天君著意写重阳。建安能赋推诸子,楚国悲秋又九章。我为催租阁诗思,谁能送酒沃愁肠。黄花不解知人意,开遍篱根数百行。

远峰隔水醒人心,一半斜阳一半阴。僊子更衣晚妆束,紫茸领子翠毛衿。

诗律宁惟似变风,姓名久矣御屏中。逢辰千载合致主,入梦九华仍插空。铁瓮倚听新号令,铜蹄终舞旧儿童。烦奭叶气成丰岁,却簉皋夔侍舜瞳。

主圣时清万宇春,禽鱼花草各怀新。如何丹凤楼中手,未作金鸡竿下人。家有宁馨堪跨灶,囊无阿堵可通神。客谈江北狼烟息,暂展双眉不用颦。

长萝托高株,晻暧蔽烟雾。垂蔓已百尺,更引欲何处。愿少放余条,恐伤君所附。

不事兰台贵,全多韦带风。儒官比刘向,使者得陈农。晚烧平芜外,朝阳叠浪东。归来喜调膳,寒笋出林中。

吾族年来亦自奇,两年两度报瓜时。班行笑我难安脚,州县输君省皱眉。学不济时非有用,官能及物尽堪为。山林肥遁方深蜜,梦入春池但寄诗。

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三千稚翠绕池亭,他日摩挲考岁星。为语邦人须耐久,春红何必似冬青。

他日犹能说宦游,老禁多病厌漂流。近临西蜀窥鲛室,旧傍东溟看蜃楼。归计已嗟霜蟹晚,吟声闲伴侯虫秋。尘冠径欲留神武,万顷苍茫漾白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