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首

唤作拄杖则触,不唤作拄杖则背。
若也识得,荆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横身。
脱或未然,普贤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唤作拄杖则触,不唤作拄杖则背。
若也识得,荆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横身。
脱或未然,普贤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释宗琏写的五首偈颂,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述了人们在世间的境遇。

诗的第一句“唤作拄杖则触,不唤作拄杖则背”,提到了一个人持着拄杖走路的姿势,表达了在世上行走时会面临困境和阻碍。如果握住拄杖,则会触碰到前方的障碍物;如果不握住拄杖,则会背负着以前发生的困境。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在世间遇到的种种挑战和矛盾,呈现了生活的无常和困扰。

接下来的两句“若也识得,荆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横身。脱或未然”,意味着如果能够认识到这种状况,就可以放下人间烦恼和是非,摆脱困境。诗中的“荆棘林”和“是非海”象征了世间的困扰和纷争。只有通过超越这些,才能可能摆脱困难,获得自由。

最后一句“普贤乘白象,土宿跨泥牛”,用佛教中的普贤和民间传说中的泥牛来比喻,传达了一个人超越世俗、达到智慧和境界的意思。普贤是佛教中观音菩萨的辅佐神,常常骑着一只白象。这里的白象象征普贤的威严和智慧。而泥牛意味着平凡的牛,象征着平凡和世俗。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诗中表达了一个人在超越尘世后,可以达到崇高和卓越的境界。

通过这首诗词,释宗琏展示了一个人在世间所面临的挑战和矛盾,并鼓励人们通过领悟和超越,寻求真正的自由和智慧。诗意深刻,给人以警示和启示。

诗词推荐

上圣临三极,维师正百工。忠清两杨绾,诚一再温公。衡狱摧天柱,明堂失栋隆。初元得名相,不待卦非熊。

客里见梅花,独赏无人共。风度精神总是伊,又是归心动。把酒破忧端,熏被寻佳梦。梦觉香残一味寒,有泪都成冻。

重阳今日是,客邸忽凄怆。树叶惊风堕,稀衣袭雨凉。黄花衔古色,丹桂发天香。珍重东屯社,携尊过草堂。

一第归来正黑头,艾轩遗墨费旁搜。及瓜上日相催迫,锓枣通宵细校雠。充类所行皆好事,立身何患不前修。故家常宝文公帖,谨勿逢人便有求。

凉飚轻散余霞绮。疏星冷浸明河水。欹枕画檐风。秋生草际蛩。雁门离塞晚。不道衡阳远。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闻道常年会,尚书领客来。公能哦旧句,我恨阙初陪。郁胡云峰南,苍苍石磴苔。人亡与节逝,已矣两裴回。

五彩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仙漏迢遥隔绛霄,两行银烛照趋朝。鼓声才歇钟声动,不放朝官过御桥。

俎豆有践,黄流在尊。九宫之祀,三代莫存。乐变六宫,坛开八门。圣皇昭对,祐我黎元。

书报微之晦叔知,欲题崔字泪先垂。世间此恨偏敦我,天下何人不哭儿。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后传谁庇荫谁。

初见天窗一点明,旋看晓色到檐楹。衾裯温暖留残梦,鸟雀呼鸣报快晴。虽喜心随年愈老,却愁事与日俱生。平川漫漫烟芜绿,筋力犹堪给耦耕。

眇观千载苦无人,窥见一毫先有我。隽敏既为文采误,高明又被玄虚锁。

桂含爽气三秋首,蓂吐中旬二叶新。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

初日关门照上旌,芬肴无算客庖盈。本源渐大囊钱足,不复还家唱渭城。

作法孰为凉。

窗外檐绝雨,槛前山返云。细听还摵摵,触眼又纷纷。旱昔晨昏望,淫今昼夜闻。平生忧国愿,敢废野人芹。

苏小西陵踏月回,香车白马引郎来。当年剩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

系舟曾访远公庐,游屐重来一纪馀。惟有湖山如往日,懒将前事问禽鱼。

具体功非远,全躯恨已消。安禅须足膝,觅句敢成摇。悔不身齐足,时当事半腰。行人只蒲伏,何处得逍遥。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