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

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
空馀孤屿来诗景,无复横槎碍柳条。
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
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

淘出萍岸的新景色,看着湖中的碧霄。
中间隔着好远的距离,像是突然变得遥远。
只剩下孤零零的小岛,诗意美景继续存在。
没有了横槎的阻碍,柳条摇曳自由自在。

红旗在郊外的山间挂起,翠绿的湖水被风吹湿。
锦帆在风中升起,浪花飘洒在湖面。
我们都知道湖水的润泽,不会担心川流的水源会干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的情景。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氛围。诗中运用了大自然的景观,如湖水、小岛、柳条,以及红旗、锦帆等元素,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

诗人通过描述碧霄、孤屿、柳条等自然景观,以及红旆、锦帆等人文景观,将西湖的美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清新、恬静的感觉,读者仿佛能够置身于西湖之中,感受到它的魅力。

诗人最后两句“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表达了对自然的信任和对丰收的期盼。诗人认为湖水的润泽就像雷雨一样丰足,不用担心水源会干旱,农田会缺水。这种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是整首诗词的主旨之一。

这首诗词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感觉,让人可以沉浸在美景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作者介绍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朱庆馀的轶闻故事

  在唐代,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①亦即考生用自身的作品先行通过有关得力人士的揄扬并提高其知名度的做法,就是一个并不怎么好的社会风气下的产物;虽然其中真正有水平的才子,却也不在少数。
  这里要讲述的主人公委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诗作还被收入著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然而,这作者的名字却是一个令人惶惑的谜。有说他名朱庆余,字可久的;②有说他名可久,字庆余,且以字行的;③当然,也有称“《唐书》作朱庆”的。④如今,我们就根据通行说法,称他“名朱可久,字庆余,以字行”当为可靠些——本文就以此来行文吧。另外,他的籍贯也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浙江人,也有说他是福建人的;但我们从跟朱氏同时的诗人张籍、姚合等人的诗里看出,他当属浙江人无疑。
  在厘清这些看似题外的话之后,我们现在便可以“直奔主题”了。正在京城赶考的考生朱庆余跟著名诗人张籍有幸邂逅,两人在交谈后,张对朱的才学很是欣赏,遂让朱把新近所写的作品加上旧作一起拿来给他。朱从书囊中搜索出26篇诗文呈给张,张把它们放在自己怀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紧接着,张就对同僚们极力赞扬朱。由于张当时在社会上已有着很高的声望,许多人急忙把朱的作品缮写过来以便让自己吟诵;这好似现在人们购买某些流行歌曲碟片的那份劲头儿。因此,朱的名声刹那间便大振起来。
  然而,此前尽管已交过了诗文稿,但心中仍觉得并没有多少把握的朱庆余,在试后那段等候揭晓的日子里,不觉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该次考试他究竟能否被录取。于是,朱便写了一首题为《闺意》的七言绝句,把它呈给张籍来试探试探考试结果;当然,张大人如有可能讲句好话以便让朱顺利通过,那就再好不过了。⑤他这首用新婚夫妇那种旖旎风光里才会写出来的好诗,亦即上文便已提到的,其全篇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诗里的舅姑是指公公和婆婆,也就是丈夫的父母了;为了讨取长辈的欢心,新媳妇可谓尽情打扮妥贴,以便在凌晨谒见时能取得“高分”。这无疑是朱庆余探问自己用心写就的诗文是否合式,以至于能否被主考官赏识而终被录取了。
  张籍看了朱庆余这首用婉转手法写就的诗作,不觉笑了一笑;有意思的是,轻捋着胡子沉吟着的张,随后也同样用美人来比拟考生这一委婉的手法来回答着考生朱君: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⑥
  该诗的意思是说,您就不必担心了,像您这样有水平的考生,试官一定会青睐有加的。
  果然不出所料,已经得到张籍宣传和引荐的朱庆余,就在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一举考取了进士。但张籍这深深赏识人才的佳话,也得以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赏拔人才的绝佳范本。
  按:① 具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② 如《唐才子传》;但它说朱氏“以字行”,这分明跟事实不合。③如《新唐书·艺文志》等。④ 如《唐诗三百首》注;但这显然属于错误的引用。⑤ 诗题一作《近试上张水部》。水部指曾任水部员外郎一职的张籍,这是以官名借代人的修辞手法。⑥ 时人,一作“人间”。

朱庆馀的文体风格

  朱庆余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朱庆余诗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177首,辑为2卷。

诗词推荐

送客观鱼阁,山光水色中。最怜秋惨澹,况复雨溟濛。坐久觉衣薄,杯行到手空。恨无佳句子,唤醒少陵翁。

西湖

龙池宫里上皇时,罗衫宝带香风吹。满朝豪士今已尽,欲话旧游人不知。白沙亭上逢吴叟,爱客脱衣且沽酒。问之执戟亦先朝,零落难艰却负樵。亲观文物蒙雨露,见我昔年侍丹霄。冬狩春祠无一事,欢游洽宴多颁赐。尝陪月夕竹宫斋,每返温泉灞陵醉。星岁再周十二辰,尔来不语今为君。

西湖

木之彬彬,非取异於人。可宫室则斩则伐,可笾豆则捋则撷。草之茸茸,非求显於世。中刍牧则刈则鉏,中医和则剥则枯。非以其材故耶。是非之歧,利害薰蒸。嗟人道之多患,彼草木尚无情。吾尝观於若人矣,巧於辨人,拙於自辨。好动乎天机,不周乎时变。罪莫惨於德有心,祸莫深於心

西湖

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路敛春泥,山开翠雾,行乐年年依旧。天工妙手。放轻绿萱牙,淡黄杨柳。笑问东君,为人能染鬓丝否。西州催去近也,帽檐风软,且看市楼沽酒。宛转巴歌,凄凉塞管,携客何妨频奏。征尘暗袖。漫禁得梅花,伴人疏瘦。几日东归,画船平放溜。

西湖

岁晚郊居苦寂寥,日高监酪去城遥。深深榕迳苔墙里,忽有银钗叫卖樵。

西湖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西湖

茶烹绿乳花映帘,撑沙苦笋银纤纤。窗中山色青翠粘,主人于我情无厌。白桑红椹莺咽咽,面揉玉尘饼挑雪。将为数日已一月,主人于我特地切。水娇草媚掩山路,睡槎鸳鸯如画作。春光霭霭忽已暮,主人刚地不放去。

西湖

东洛言归去,西园告别来。白头青眼客,池上手中杯。--裴度离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轮今欲动,宾阁为谁开。--刘禹锡坐弄琉璃水,行登绿缛堆。花低妆照影,萍散酒吹醅。--白居易岸荫新抽竹,亭香欲变梅。随游多笑傲,遇胜且裴回。--张籍澄澈连天境,潺湲出地雷。林塘难共赏,

西湖

好风吹月过楼西。楼前人影稀。杜鹃啼断绿杨枝。行人知不知。红叶字,断肠诗。从今懒再题。後园零淡胭脂。似君初去时。

西湖

饥渴随时用,悲欢触事真。十方无壁落,中有昔怨人。

西湖

正彩铃坠盖,玉燕投怀,梦符佳月。五百年间,诞中兴人杰。杖策归来,入关从步,万里朝金阙。贯日精忠,凌云壮气,妙龄英发。名镇重湖,屡凭熊轼,恩满西江,载分龙节。有志澄清,誓击中流楫。谈笑封侯,雍容谋国,看掀天功业。待与斯民,庆公华衮,祝公黄发。

西湖

蔗浆那解破余酲,一读南华眼自明。香缕映窗凝不散,墨丸入砚细无声。太山蚁垤初何有,佛国魔宫本亦平。此段光明谁障得?旷怀还与老书生。

西湖

暂辞八座罢双旌,便作登山临水行。能以忠贞酬重任,不将富贵碍高情。朱门出去簪缨从,绛帐归来歌吹迎。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

西湖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西湖

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

西湖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西湖

北客劳相访,东楼为一开。褰帘待月出,把火看潮来。艳听竹枝曲,香传莲子杯。寒天殊未晓,归骑且迟回。

西湖

老眼春风两泪倾,繐帷樽俎异平生。可惊人与琴俱绝,但见肴曦酒复清。相合水边传美政,飞来峰下启佳城。翩翩五六奇男子,肯使高门坠厥声。

西湖

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西湖

吾母祷于山,生我偃蹇身。卅八始入寺,所天俱不晨。归人复何之,所愿清战尘。勿复论衔钩,去作瑞世珍。

西湖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