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昌国

浪迹悠然到海乡,人烟物景共苍苍。
孤猿更发秋风裹,赖有从前石作肠。

作品评述

《至昌国》是宋代释绍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浪迹悠然到海乡,
人烟物景共苍苍。
孤猿更发秋风裹,
赖有从前石作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释绍嵩漫游至昌国的情景。他来到了一个海滨之地,感受着那里人们的繁忙和物事的多样性,而自己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浪迹者。然而,尽管周围的景色是苍苍茫茫的,但他仍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氛围。在这个孤独的环境中,一只孤猿也随着秋风的吹拂发出声音,仿佛在回应着诗人的心境。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从前的回忆和感慨,似乎那些石头变成了诗人内心的纽带和寄托。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旅途和心境,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回忆的追求。诗人将自己形容为一个浪迹者,漫游到了一个人烟稀少、景色广袤的海滨之地。他感受到周围事物的苍苍茫茫,但却能够在其中找到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感觉。孤猿的出现增添了一丝孤寂和凄美,与秋风一同呼应着诗人内心的感受。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过去回忆的珍视和怀念,石头被用作肠的比喻,暗示着它们在诗人心中承载着情感和记忆的功能。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交融,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回忆的追求。通过描写自然的孤寂和诗人内心的寄托,诗词唤起了读者对于自由、孤独和人生的思考,并在寥寥数语中传递出深邃的意境。

作者介绍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爲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玄德苍黄起卧龙,鼎分天下一言中。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无端雨雪恣痴顽,弱甚东君太失权。一白但为群丑幸,雪消群丑只依然。

秋风感人切,况在欲别者。狂翻断蓬转,寒助离樽泻。吹云急燕雁,猎草嘶代马。莫作塞垣声,端令客泪下。

禁门秋草雨中生,睡醒芙蓉小帐清。几日内庭宣唤少,紫薇花底学吹笙。

陶公宴参佐,限极每欢余。忆与亡亲约,凄然不敢逾。

茂陵何识瑞乾封,遑恤萧条四海空。鲂尾如今较劳止,庙谟端不倖边功。

五百馀年别恨多,东征重得见青娥。擗麟始擬穷欢乐,不奈闲人背痒何。

槐院风清,藓阶尘净,日长镇掩衡门。葛帷藤簟,石枕竹夫人。不作南柯痴梦,要来往、月窟天根。花阴转,闲关幽鸟,啼破一窗云。起来盘膝坐,松风沸鼎,花雪浮春。便洗除胸次,多少凝尘。更喜秋原有秫,快准备、小瓮清尊。东篱下,黄花香里,颠倒白纶巾。

长记别郎时,月淡梅花影。梅影又横窗,不见江南信。无心换夕香,有分怜朝镜。不怕瘦棱棱,只怕梅开尽。

容膝徒知取易安,容君数百又何宽。若人问我名斋义,两语从渠作麽看。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天道若不神,何以惊物而惧人。君道若不神,何以号令鼓万民。故对人以是而设教,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人生等尺捶,岂耐日取半。谁能如秋虫,长夜向壁叹。朝四与暮三,适为狙公玩。臭腐暂神奇,暗噫即飘散。我观万世中,独立无介伴。小黠而大痴,夜气不及旦。低首甘豢养,尻脽登俎案。所以终日饮,醉眠朱碧乱。无人明此心,忍垢待濯盥。仰看东飞云,只使衣带缓。先生古人学,百氏

早岁南迁恨舳舻,归来平地忆江湖。半篙春水花千片,八尺轻船酒一壼。徐转城阴平野阔,稍通竹径小亭孤。前朝宰相终难得,父老咨嗟今亦无。

千载登真谢自然,半山遗迹号金泉。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

黄河冰合尚来游,知命知时肯躁求。词赋有名堪自负,春风落第不曾羞。风尘色里凋双鬓,鼙鼓声中历几州。十载公卿早言屈,何须课夏更冥搜。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

日晏休尘虑,中园眷物华。惊禽曳啼去,弱柳受吹斜。暝早月沈碧,凉生水进涯。悠然望层堞,千翅度昏鸦。

一副黄台话,离离咏种瓜。都来三十字,救得两官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