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四首

若得桥行心亦行,莫教孤负见贫僧。
不因通济何如此,暗室千年忽遇灯。

作品评述

《偈颂十四首》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四首》中的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若得桥行心亦行,
莫教孤负见贫僧。
不因通济何如此,
暗室千年忽遇灯。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修行者的视角,表达了一种内心的追求和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首句“若得桥行心亦行”中,“若得桥行”意为如果能够获得桥梁的指引,心灵也会随之前行。这里的“桥行”可以理解为指导和启示,指示着正确的道路和行为方式。通过此句,诗人表达了他对于正确的引导和指导的渴望,他希望自己的内心也能够与这种正确的道路相一致。

接着,“莫教孤负见贫僧”,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愿辜负这样的指导和启示的决心。这里的“见贫僧”可以理解为指代修行者,他在修行的道路上可能会遭受困苦和贫穷,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愿辜负这种指导,而是要积极行动。

第三句“不因通济何如此”中,“通济”意为普及救济,帮助他人。诗人表达了他认为如果没有将这种指导和启示传达给他人,那么自己的修行也就失去了意义。他认为,只有通过将这种道路传递给他人,才能使修行者的努力有意义。

最后一句“暗室千年忽遇灯”,暗示了诗人的修行之路是一段孤独而漫长的旅程。这里的“暗室”可以指代修行者内心的迷茫和困顿,而“灯”则象征着指导和启示的到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突然遇到指引的喜悦和希望。

通过这首诗词,释印肃表达了一个修行者在人生道路上的思考和感悟。他渴望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启示,不愿辜负这种指引,同时也意识到只有将这种道路传达给他人,才能使修行有意义。尽管修行之路孤独而漫长,但当他突然获得指引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请注意,由于没有提供原诗词的内容,以上内容是基于对《偈颂十四首》整体主题和语境的分析和推测。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欲买尔家田,归种三顷稻。因营山前宅,遂作泗滨老。奇穷少成事,饱暖未应早。愿输橐中装,田家近无报。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它年数亩宫,悬知迫枯槁。

夕阳花木丹青活,烟月山林水墨昏。碧缕倦飞萦宝鼎,红波惊涨溢金樽。掀髯醉接君谟笔,击缶吟招子美魂。因逐尚方双舄至,亦随桃李入春园。

佛祖从来不奈伊,满头明月去还归。虽然六户无亲识,今古何曾更间违。

玉垒云浮五十秋,关西虓将勇无俦。三吴甑堕犹坚守,八柱唇亡不耐愁。沪水捷收劳骠褭,夔门机伏失兜鍪。吾君不负吾宁死,遗恨谁怜快敌雠。

琅玕衣袂竹方床,热恼肝脾顿得凉。谁送苕溪来枕畔,轻裘短棹水云乡。

破艇争划忽罢喧,野童村女闯篱边。令人说著苏堤路,花满清明画鼓船。

宦游只欲赋归休。花为解离愁。看取星星潘鬓,花应羞上人头。武陵流水,桃源路远,空误渔舟。把住春光一醉,从教风叶悲秋。

妙龄才气压同升,谈笑端能却五兵。况复锦囊新且丽,粲如春树万枝荣。

相逢打鼓弄琵琶,须是还他两会家。曲罢不知何处去,夕阳斜映暮天霞。

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帝里春光正,葱茏喜气浮。锦铺仙禁侧,镜写曲江头。红萼开萧阁,黄丝拂御楼。千门歌吹动,九陌绮罗游。日近风先满,仁深泽共流。应非憔悴质,辛苦在神州。

兹山非峻极,名不载图谱。投策一攀跻,未觉病腰膂。苍松带寒日,交阴层窣堵。俨然黄面师,粉绘色已古。我贪五斗米,磬折向儿乳。复著鞍马劳,疲筋剧笞楚。此身异金石,能涉几寒暑。诛茅结圆庐,宴坐此其所。清心日焚诵,庶拔未来苦。望尘彼何人,碌碌安足数。

犬吠双岩碧树间,主人朝出半开关。汤师阁上留诗别,杜叟桥边载酒还。栎坞炭烟晴过岭,蓼村渔火夜移湾。故乡芜没兵戈后,凭向溪南买一山。

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谁道泪沾衣。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老奴昔逐我西东,捷似猿猱跳绝峰。今日道旁扶一拐,汝公安得不龙钟。

黄昏澹烟晴,风健香骨透。炼金呈赤心,山月惜孤瘦。

高皇一马化龙日,临轩策士谁第一。玉山山下汪端明,年财十八第一人。圣上来年集英殿,黄繖中央横玉案。何人再续老尚书,禾水左家千里驹。春秋三傅贮胸臆,买纸待傅晁董策。君才盍与汪相先,君年更少汪两年。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忠义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镇边圻。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水月拈来作者殊,东西南北谩区区。也知金粟李居士,端坐重城笑老卢。

名山洞府三十六,若拟帽峰犹未足。有人曾此坐丹炉,有人曾此安碁避。一朝悟道归去来,依旧紫云锁林屋。武荣贾客来洛阳,手携尺书叩岩谷。觌面亲逢吕洞宾,有眼不辨郑文叔。功成行满欲度人,酬之遗以半升粟。岂知粒粒皆金砂,一服可但能辟谷。先嗔后喜来重寻,痴心才动隔山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