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咏怀(其六)》
拼音和注音
shì chéng tiān dì yuè , shì bài guǐ shén b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天地:(名)①天和地:惊~,泣鬼神。②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③境地: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
鬼神:鬼与神的合称。泛指神灵、精气。偏指鬼;死去的祖先。指形体与精灵。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成天:(副)一整天:~在外奔波。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鼷鼠潜神丘,鹓雏集高枝。
区区保性命,二虫曾何知。
哲人无死地,所至福履绥。
以兹七尺身,为君作蓍龟。
赴义不返顾,成仁无推移。
天狼纷下食,中土为肉糜。
予为民请命,大呼起疮痍。
事成天地悦,事败鬼神悲。
乘道而浮游,无须驾鸾螭。
妻孥乃敝屣,已矣从此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