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张元干的《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
拼音和注音
nǎ zhī sān jiā cūn , yǒu cǐ yī fǔ r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家:极言人户之少。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指三皇。指夏﹑商﹑周。
腐儒:迂腐的儒生,只知读书,不通世事.旧指思想、言行不合新时代的读书人。
三家村:“三家村”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偏僻的小乡村"。二是"文革"用语(专指1966年吴晗、邓拓、廖沫沙三人因之前在《前线》开辟《三家村札记》专栏而被诬为"三家村反党集团")。事实上,"三家村"在唐代已出现,其最早出自唐代王季友《代贺若令誉赠沈千运》:"相逢问姓名亦存,别时无子今有孙。山上双松长不改,百家唯有三家村。诗中"三家"与"百家"形成鲜明对比,当年百户的村落如今仅馀数家("三家"为虚指,极言其少),苍凉之感跃然纸上。
张元干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原诗
暝色复已夕,雨声全未疏。
掩关颇嗜卧,篝灯空照书。
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
试作华屋想,未减严城居。
大江汹波浪,旷野风号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适非蘧庐。
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处,此境固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