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家主妇爱且怜,系向裙腰同出处。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翠羽辞》

出自宋梅尧臣的《翠羽辞》

拼音和注音

láng jiā zhǔ fù ài qiě lián , xì xiàng qún yāo tóng chū chù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出处:〈动〉出仕和退隐。

主妇:主妇zhǔfù家庭的女主人

同出:谓出处相同。谓同父所生。3.俱已出嫁。

家主:词典网的解释:(1) [the head of a family]∶一家之主(2) [master]∶主人 在线汉语词典的解释:1.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 2.主人;家长。 订正释义:字面意思是一家之主。分别用法是:1.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因“大夫之邑曰家”)。 2.普通人家的家长。 3.奴仆所从属家庭的主人。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原诗

秦女乘鸾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
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装金缕。
郎家主妇爱且怜,系向裙腰同出处。
朝来邻里偶经过,方朔邹枚争欲睹。
主人重客苦留连,急走钿车令去取。
酒巡未匝掩合扉,忽已闻归报鹦鹉。
重匀朱粉临镜台,促息不停催出户。
正抱琵琶稳系条,辊作轻雷拢作雨。
自解弹成啄木声,岂唯能写胡人语。
醉眼流波入鬓时,弦慢遨郎紧弦柱。
身柔柱涩郎力微,欲倩傍人频顾主。
主何磊落风味多,就请上宾无不许。
相疏情远谁称渠,画拨当胸客当去。

诗词推荐

柳送腰支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颠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濠上初相行,竹林曾共游。清文三峡水,爽气九华秋。世已从新学,人谁与此流。遗芳端不朽,未信台棺休。

都将心事与琵琶,青冢魂归路转赊。赢得故乡儿女子,至今头白不离家。

曲巷连新市,层楼近小桥。青帘犹滴雨,绿浦恰通潮。帘影晴方见,笙声冷未调。斜阳觅归路,偏爱玉骢骄。

古括人豪醉墨鲜,一樽宁怯酒如船。新诗磊磊珠玑落,不记梅花在眼前。

岂不苦于雨,江昏水迫城。市民扃暗户,军妇哭空营。萤外无灯影,蛬边有柝声。百忧余一喜,晓望稻畦平。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一辔东风留不住。离歌断、日斜春暮。多事啼莺,妒情飞燕,一路送人归去。文君自被琴心误。却惆怅、落花飞絮。锦字机寒,玉炉烟冷,门外乱山无数。

滴困檀槽碎玉声。青州合换沁州名。高风未论陶元亮,豪气应吞阮步兵。明老眼,慰浮生。人间势利一毫轻。羁愁如海都消尽,细和清歌带月

僰道古戎州,何人开天荒。向者名胜流,经兹水云乡。少陵三百年,继踵山谷黄。二老经行处,草木生辉光。

追成栗玉□□冠,纲缀红丝七宝襕。□□宫前看进辇,天旋地□□□欢。

铜斗承糟醉张口,口和渔阳拍铜斗。去年抛却青竹竿,女嬃婵媛呼我还。我初不解世中语,淡面那久王侯间。未须头出千人上,要有廖君黄子赏。竹林清风前日生,豫章冥冥云拥城。二人不来草木长,带铗陆离谁与荣。步行夺马从此起,谈笑封侯谁氏子。平生不识笳鼓悲,虚读君诗舍然喜。

病鹤尚能孤唳,冻萤相守残编。世间有豁达老,天上无愚戆仙。

堪叹火风地水,为伊合造成形。教人受苦日常经。扑入味香视听。独我摇头不管,朝朝居止黄庭。自然*寂聚真灵。五色霞光覆定。

民山名字出,朋辈独推先。不奉寒暄问,于今四十年。传来诗似锦,倏去步如仙。自古山林士,无营貌亦贤。

怀归空有感,包贡则无因。跳入商山去,添予作五人。

我虽不知文,尝闻于达者。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理惟当即止,妄说即虚假。气如决江河,势盛乃倾泻。文莫如六经,此道亦不舍。但于文最高,窥不见隙罅。故令后世儒,其能及者寡。文章古亦众,其道则一也。譬如张众乐,要以归之雅。区区为对偶,此格

胸中正可吞云梦,盏里何妨对圣贤。有意清秋入衡霍,为君无尽写江天。

平生报国无才力,日夜只祈天雨粟。讵今岁事少差池,怪证谁云一而足。入春郡国多苦旱,起瞻四方何蹙蹙。陋邦愚守介其间,造物私之意何笃。桑蚕有岁麦有秋,十里欣欣人足欲。尔来勤雨才浃旬,日日眼穿云石触。哀哉赤子命如线,亟吁苍穹求迓续。果然马上天瓢翻,谁谓龙公悭一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