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舍早起探晴

山鸟啭晴日,独行风满林。
涧花薰野袂,岩水油幽襟。
侧石惊新滑,垂萝爱近深。
萧然此清兴,不似戴华簪。

作品评述

《山舍早起探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鸟啭晴日,
独行风满林。
涧花薰野袂,
岩水油幽襟。
侧石惊新滑,
垂萝爱近深。
萧然此清兴,
不似戴华簪。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早晨的景象,作者在山舍早起,迎着朝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他听到山上的鸟儿在歌唱,感受到微风吹拂满林的声音。山涧中的花朵散发出香气,弥漫在整片野地上。岩石上的水滴,像油画一般描绘出幽深的景色。作者走近一块侧卧的石头,却被它的光滑惊讶到。他还喜欢垂萝悬挂的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感受到一种平静和宁静,与华丽的装饰相比,这种清新的心境更能带来快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晨山间的景色,展示出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通过描写山鸟的啭鸣、风吹拂林间的声音、涧花的香气以及岩石和萝蔓的触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喜悦之情。诗中的"萧然此清兴,不似戴华簪"句意呼应了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清新、自然之境的追求,认为这种清新自然的心情胜过华丽的装饰和权势。整首诗情感平和,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白翎鹊操》手双弹,舞罢胡笳十八般。银马杓中劝郎酒,看郎色似赤瑛盘。

小轩风景画图宽,一再闲寻绿绮弹。雨着梨花春已老,烟沉芳草梦犹寒。

动地飞花变鹤林,天低直欲近墙阴。共知一饱明年事,谁识三号此日心。东望眼穿秦望白,西湖泪入镜湖深。无边真宰凄凉意,只此凄凉直万金。

一阵春风起,依然故旧情。墙根霜下草,吾与汝更生。

又上微王峡,山寒含翠雾。青壁尽侵云,鳞鳞多碧树。山深石状古,地僻禽声怒。竟日不逢人,茫茫水空注。

天地有逆顺,惘然难久留。当歌欲一放,河汉声西流。

紫菂擎秋翠叶乾,骈头{左角右戢}{左角右戢}尽团乐。急难原上高飞翼,独把霜枝了岁寒。

儿郎辛苦莫呼天,一日修圩一岁眠。六七月头无点雨,试登高处望圩田。

烟里微茫第一山,眼明白塔俯沧湾。尘埃满面三千里,一笑相看似梦间。

天宇澄秋序,凉风夜色微。为怜明月好,不掩白云扉。远火孤村径,邻灯寒女机。砧声欲愁绝,几处赋《无衣》。

潇潇风露菊花秋,人在瓯闽第一州。少日已尝怀壮志,今朝端不负清游。陪君数日从容语,洗我平生散乱愁。从此归来复何事,风涛虽险奈虚舟。

闲居常自足,谓欠亦谁增。辟谷知难学,餐霞岂易能。菜非饕地主,米不慁邻僧。白日惟扃户,黄昏便点灯。

高轩遥肯顾,扫室惯逢迎。酒喜频中圣,官惭四至卿。忧时论曲突,感物咏长檠。古道难开口,微君孰与明。

释达空空遍觉华,到无高下淡浑茶。和云假宿烟霞榻,明日东西处处家。

姑射风姿绝点埃,年年长是腊前开。方疑今岁无消息,多谢君能折取来。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 ——段成式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 ——张希复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 ——郑符

骤闻行旅叹赍粮,无复居人肯馈浆。十袭君诗要娱老,却愁痛定说常暘。

手劚风烟不占多,春来物物是阳和。极知山与诗为地,老去无诗奈若何。

三驿未为远,衰翁愁出门。贪程多卒卒,失眠每昏昏。天大围平野,江回隔近村。何时有余俸,小筑占云根。

僧与白云同住山,梦同云山觉同还。勿移枕席下堂去,堂下吾疑是世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