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

与君结新婚。
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
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
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
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
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
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
比翼戏清池。

作品评述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是徐干在魏晋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写的是徐干与新婚妻子分别时的心情和愿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与君结新婚。
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
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
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
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
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
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
比翼戏清池。

诗词的意境描绘了徐干和新婚妻子即将分别的情景。他们结婚的日子刚刚过去,而现在却要面对离别。徐干感叹宿命的别离,凉风吹动着秋草,蟋蟀鸣叫着相互陪伴。冷冽的蝉鸣声环绕在耳边,蝉声似乎抱着枯枝而唱,枯枝随风飞扬,仿佛预示着身体的迁移。

徐干并没有悲伤身体的迁移,而是对岁月的飞逝感到惋惜。他认识到岁月无穷无尽,无法预知何时再相见。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对比翼的黄鹄,像鸟儿在清澈的池塘中嬉戏一样,与妻子再次相聚。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徐干面对别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分别的无奈,又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终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愿望。这种时空转换的变幻意象,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幸福美好未来的向往,展现了魏晋时期诗人独特的感伤与哲思。

作者介绍

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其著作《中论》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文化学者影响深远。

徐干的成就


  徐干一生,以“清玄体道”著称。在创作方面,则以诗、赋、散文见长。诗歌今存3篇,都是五言诗。今存徐干作品,没有《公宴》、《斗鸡》之类酬应之作,这也是他有别于其他建安作家之处。徐干诗歌成就不高,钟嵘《诗品》把他列入下品。虽钟嵘贬抑过甚,而从干今存之诗看,较王粲、刘桢亦稍逊。干诗大部散佚,今存10首(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而以《室思》6首和《答刘桢》较为出色。《室思》设为思妇之词,共六章,写一位妇女对远行不归的丈夫的怀念:“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以至“展转不能寐”,幻想乘鸿鸾之羽飞到丈夫身边,与之相会。有时又担心丈夫“重新而忘故”,在外另有新欢。全诗情致缱绻,心理刻画细腻,十分委婉动人。《答刘桢》则语言浑朴,感情真挚,亦为佳作。


  徐干在辞赋方面的名声颇高,他的《玄猿赋》、《漏卮赋》、《橘赋》(以上皆佚)、《圆扇赋》等,曾被曹丕评为“虽张(衡)、蔡(邕)不过也”(《典论·论文》);刘勰也曾把他与王粲一起作为魏之“赋首”而加标举(《<文心雕龙>·诠赋》)。今存作品不足10篇,而且多有残缺。其中《齐都赋》,从残文来看,原先的规模可能相当宏大。

散文
  徐干本人擅长辞赋,能作诗,其五言诗妙绝当时。徐干的存世之作,今只有散文集《中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及其文章风貌。当时的人们评价他写《中论》是“欲损世之有余,益俗之不足”,“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当时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
  《中论》的写作主旨是:“常欲损世之有□、益俗之不足,见辞人美丽之文并时而作,曾无阐弘大义、敷散道教、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故废诗、赋、颂、铭、赞之文,著《中论》之书二十二篇”(《中论序》)。今存辑本分上、下两卷,上卷10篇,多论述处事原则和品德修养,下卷10篇,大部分论述君臣关系和政治机微,因此,它是一部有关伦理及政治的论集。其思想倾向,大体上遵奉儒家旨趣,多祖述先王、孔、孟之言,同时,也受道家、法家的某些影响。《中论》对时弊有所针砭,不过作者持论比较中庸谨慎,一般不指斥时事,所以显得辞旨邈远,较少锋芒。与同时的仲长统《昌言》相比,其揭露现实矛盾的深刻性和批判的尖锐性,都有所逊色。《中论》的语言比较平实,论证讲求逻辑、条理贯通,还不失为一部较好的论说文专著。它是“建安七子”中今存唯一的专著。
  他的著作,除《中论》外已散佚,《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5卷,已佚。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 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中论》2卷,《四部丛刊》有影印明嘉靖乙丑青州刊本。旧《寿光县志》载有他的诗8首、《齐都赋》1篇。

徐干的生平

  徐干(170--217):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人,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

  其少年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而徐干却专志于学。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他以病辞官;“潜身穷巷,颐志保真”,虽“并日而食”,过着极贫寒清苦的生活,却从不悲愁。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身穷穷巷,颐志保真”,虽“并日而食”,亦“不以为戚”。(引并见《中论序》)后授上艾长,也因病未就。建安二十二年(217)春,瘟疫流行,干亦染疾而卒。后来曹丕论及徐干时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诗词推荐

纤枝瑶月弄圆霜,半入邻家半入墙。刘阮不知人独立,满衣清露到明香。

豪杰书生懒散仙,小庵藏迹得安间。禅曾勘破诸公去,诗在推敲一字间。夜雨滴残梧叶老,夕阳行处水花悭。买舟便欲乘风去,孤绝同游海鸟山。

扬鞭暮出锦官城,小院无僧有月明。不信道人心似铁,隔城犹送捣衣声。

车马不暂驻,年光如泻波。人间欢乐少,陌上别离多。往事只如此,浮生终若何。花前一尊酒,得失且高歌。

朋旧多随秋叶风,与君心赏向来同。十年相忆头先白,万里重分途更穷。莼菜虽堪夸洛下,酒樽终是忆江东。自从学道全无梦,直待亲逢紫陌中。

歌诗精外学,天子是知音。坐夏宫钟近,宁亲剑阁深。高名彻西国,旧迹寄东林。自此栖禅者,因师满蜀吟。

凉风无限清,良月无限明。清明不我舍,长能成欢情。终朝三褫辱,昼日三接荣。荣辱我不预,何复能有惊。

江南三月春事浓,人间处处熙东风。山阴亭下羽觞举,长安小边箫鼓从。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钝铁钺朽。神州风景虽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皇天佑宋当此时,乃眷畴作邦家基。水晶宫里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平时功业在学术,治道边防讲明出。遂将姬旦勤劳心,一洗吴人侈奢羽。

神犀然光射方诸,海水拆裂双明珠。大珠飞上玉免臼,小珠亦奔银蟾蜍。千年太阴炼成魄,岂识妖■吞啖卮?刳胎乃堕欢伯计,玉斧椎开桃扇核。茅山外史海上来,拾得海月称奇哉。按剑或为龙鬼夺,掷手自戏仙人杯。雄雷雌电绕丹屋,顾免清光吞在腹。醒来不记墨淋漓,尘世随风散珠玉。

桃树深红亦浅红,竹竿个个又丛丛。儿男在田妇行馌,犬卧鸡啼茅舍空。

石里藏金谁辨别,游人但见藓痕斑。却被石人窥得破,铁船载入洞庭山。

水中树影树中山,山自无心水自闲。明月两堤人不见,小舟独向断桥还。

曾倒金壶为牡丹,矮床设座绕花坛。有人偷插玉钗上,到夜更留银烛看。醉里春风遗翠帽,归时寒月送琱鞍。如今兰棹催西去,惆怅明年谁倚栏。

百丈慵参老野狐,一只俄得小於菟。眈眈肯听豺声怯,索索当令鼠辈无。既与道人常并坐,何妨童子戏编须。硬黄新染香如蜡,从此书堂不闭厨。

云门卜深隐,谁复继高踪。旧寺抛双阙,新题咏十峰。禅开杉径月,讲候雪楼钟。莫怪相寻晚,嵇康性本慵。

方池导流水,横阁上寻丈。晨曦夜月光,罩影相滉漾。游鱼时出没,飞鸥亦下上。终朝倚栏杆,不见有风浪。

血洒三城渡,心寒粘罕兵。洛师闻已破,陵邑得无惊。愤切吞妖孽,悲凉托圣明。本朝仁泽厚,会复见承平。

夜风吹醉舞,庭户对酣歌。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泉细或疑雨,岩深微见天。暂来何可老,长往不难仙。石髓层层落,松声树树传。欲归重回首,明月傍船舷。

卷帆倚棹浅河津,忆泛长江步步新。未免生涯寄风浪,不堪舟楫委埃尘。往来欲就沙囊堰,深浅时看举策频。一望云霓百忧集,应思平地隐居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