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山灵峰感应寺

路入灵峰西复西,桄榔叶暗古招提。
山僧更在云深处,花落苍苔幽鸟啼。

作品评述

《题西山灵峰感应寺》是宋代蒲寿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路进入灵峰西,再次来到西边,
桄榔叶暗藏在古老的招提寺。
山中的僧人更在云深处,
花朵凋落在苍苔之上,幽静的鸟儿在啼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再次来到西山灵峰的景象。灵峰西边的招提寺隐藏在古老的桄榔叶之间,很是隐蔽。山中的僧人们居住在深深的云雾之中,与尘世隔绝。诗中还描述了花朵凋落在覆盖着苍苔的地面上,而幽静的鸟儿在这寂静的环境中啼鸣。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峰、古刹和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和僧人隐居生活的赞叹。作者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来传达诗意,表达出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山峰、寺庙、花朵和鸟儿等形象都具有浓郁的禅意和静谧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观察到的景象,给人以静谧、安详的感受。通过山峰、寺庙和自然元素的描写,诗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引发人们对于禅宗思想和自然之美的思考。这首诗以朴实的词句传达了作者对山水景观和禅修生活的独特感悟,给人以静心静气的启示。

作者介绍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卷一《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晚年着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心泉学诗稿》六卷。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怪梅蟠屈如龙蛇,小红如粒欲作死。雪坡一株恰此此,归欤月明看横斜。

病里送君游白岳,归来对我惜苍颜。移家只是湖边好,莫问茱萸第几湾。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

寒士把茆聊盖头,岂假山水寻清幽。偶然驻足得胜地,造物所赋非人谋。有山无水清晖减,有水无山爽致卑。流水青山屋上下,此妙唯许坡公知。

雄藩车马地,作尉有光辉。满席宾常侍,阗街烛夜归。关河征旆远,烟树夕阳微。到处无留滞,梁园花欲稀。

三峡堂前五月风,吴樯蜀柁古来通。山如肺附重相掩,水似环连去不穷。跃马孤城怜倔强,卧龙八阵想英雄。凭阑千载兴亡事,何异邯郸一枕中。

莫为春愁两鬓翁,管愁元不属春风。深黄杨柳夕阳外,淡白杏花明月中。大自在身天地并,妙光明性圣愚同。鸣鸠乳燕相料理,融得从前万虑空。

善水沃沸焦,善药调瞑眩。吾岂斯人徒,屏开慈母面。丹青解人意,二字出素练。孝哉耘瓜子,伤根岂所愿。升堂致一唯,出门成两见。遂令李老书,不和韩非传。吾家桃李园,力行未敢倦。明知政事拙,稍觉言语贱。四科定谁先,袖手水入砚。会请无言师,宽处著方便。

周家八马如飞电,夙昔传闻今始见。锐耳双分秋竹批,拳毛一片桃花旋。肉鬃叠耸高崔嵬,权奇知此真龙媒。霜蹄试踏层冰裂,骏尾欲掉长飚回。瑶池宴罢归来早,络月羁金照京镐。紫鞚飞时逐落花,雕鞍解处眠芳草。由来骏骨健且驯,弄影骄嘶不动尘。有时渴饮天津水,五色照见波粼粼。

出门三十里平原,仰上高山礼甚专。烈日秋霜千祀后,寒烟荒草两茔前。一瞻文献生何晚,三叹奸邪死不先。臣也不忠宜共戒,烝尝何惜更加笾。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竹林风与日俱斜,细草犹开一两花。天上归来对书客,愧勤僧饭更煎茶。

清唱闻之妓女家,依稀犹似后庭花。重楼複阁参天起,不见佳人张丽华。

良辰元巳惜芳菲,一笑林亭挽落晖。圆吭高低齐献曲,浓阴远近密成围。縠翻细浪环池转,羽挟清觞傍席飞。不为不祥来祓濯,欲因流水送春归。

群贤修禊,书法遂东。永欣之传,盛于越中。褚虽莫留,犹有远公。至今千岩,飒然清风。

窗户清清半掩门,小儿揩泪立黄昏。几多心事无人问,独看梅花月半痕。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z4曝旧芳茵。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曹溪门下南来燕,终日呢喃话祖翁。话尽离微人不会,不如养羽候秋负。

浸得荷花水一盆,将来洗面漱牙根。凉生须鬓香生颊,沉麝龙涎却是村。

艳杏红芳透粉肌。沈香亭宴太真妃。新晴庭馆燕来迟。试抹么弦妆半掩,满斟绿醑袖交飞。九重天上捧金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