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箸篆书

玉箸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
正悲千载无来者,果见僧中有个僧。

作品评述

诗词《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箸篆书》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作品。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传世文物的评价和对传承的思考。

译文:
玉箸真文久不兴,
李斯传到李阳冰。
正悲千载无来者,
果见僧中有个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玉箸上篆字的壮丽和深邃,表达了诗人对传世文物的珍惜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首联讲述了玉箸上的篆字很久以来已经不再流行,可以看出篆书的衰落。李斯将篆书传给了李阳冰,这说明篆书的传承并没有中断,但是这种传承和流传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收到重视,导致篆书在社会上不再普及。

接下来的两句讲述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悲伤,表示千百年来没有出现真正继承篆书的人才,这种情况令人遗憾。然而,接下来的一句转折表达了诗人的发现,僧人中出现了一个真正继承篆书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玉箸篆书的描述,揭示了对传世文物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暗示了传承的希望和可能性。诗人通过赞美那个继承者,表达了对文化传承者的赞赏和鼓励。

此诗以描绘玉箸篆书的衰落与传承为主题,既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又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期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推荐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晚南飞见主人。

欲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

晴洲无远近,一树一潭春。芳草留归骑,朱樱掷舞人。空花对酒落,小翠隔林新。竟日皆携手,何由遇此辰。

冷官厅外病阴阴,犹向西风拥鼻吟。梅福儘藏云外宅,陶潜难老菊边心。许因秋社前头雨,分与东篱匝后金。待到重阳不开放,却收樽酒去相寻。

妙舞清歌有二姝,后堂曾见绣罗襦。岭南太守风流胜,不用归舟载绿珠。

庭下缧囚何忿争,刀笔少年初醉醒。黄金满把未回眼,笑杀迂儒欲措刑。

几岁田园得隐沦,忍将秋泪湿红尘。一麾不得庐山去,何用他州寄此身。

漆雕不肯仕,仲尼悦其然。乃知君子学,躁进非所先。去圣邈千载,兹风复谁传。趋营不自反,廉耻一以捐。爱君抱冲淡,荣利不可迁。读书本仁义,洞见末与颠。失志不为辱,谋道方复坚。临分求规言,顾我昧所宣。愿君崇远业,无愧古人贤。

阴阳内感相交结。有铅汞、分八卦罗列。金鼎炼黄芽,正一阳时节。子后午前方进火,向玉炉、烹成白雪。通彻。这玄关、深奥难轻泄。因师指诀幽微,把金丹大药,将来分说。捉住虎龙精,自然日月。造化天机人怎晓,换俗骨、永无魔折。超越。望仙都稽首,朝元金阙。

静见门庭紫气生,前山岚霭入楼青。玉坛醮罢鬼神喜,金鼎药成鸡犬灵。岩下水光分五色,壶中人寿过千龄。何当一日抛凡骨,骑取苍龙上杳冥。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才智不足狂有余,此身老健更谁如?齿牢尚可决乾肉,目了未妨观细书。不怪模棱嗤了了,但惊紾臂劝徐徐。晓看瓜垄初牵蔓,一笑呼儿勿废鉏。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浮沉。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恶风吹断鬓,寂寞岁穷天。落月照新鬼,伤心送旧年。室连双晙帐,肠断一诗篇。腊酒浇难醒,寒花泪纸钱。

素与百花少相谐,醉眼时为梅一开。岭南岭北几十种,人所常见非奇瑰。中有孤根别风骨,白金镂盏玻璃台。白华红萼虽倾国,便恐红非本来色。逃绿归绿未到真,与真相近亦天德。化工厌驳会还纯,华萼并教同一白。

油幢画戟。玉铉调春色。动阀诸郎俱第一。风流前辈敌。玉人双鞚华睪。翠云深处消摇。有客留君东阖,时闻风下笙箫。

海角人烟百万家,蛮风未变事堪嗟。果堆羊豕乌青榄,菜饤丁香紫白茄。杨枣实酸薄纳子,山荼无叶木棉花。一般气味真难学,日啖槟榔当啜茶。

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清朝饮碧泉。樵人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拥锡南游去,名香几处焚。别来无远信,多恐在深云。好月曾同步,幽香省共闻。相思不相见,林下叶纷纷。

满拟田庐乐莫年,谁知凫舄遽飞仙。鹗书连走文扬捷,麟趾多推正脉贤。晚锡蓝衫更鹖弁,径分蒲璧镇龙泉。春风满县闻桃李,回首松楸锁翠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