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使都经钱溪

乔木卷苍藤,浩浩崩云积。
谢家堂前燕,对语悲宿昔。
仰看桄榔树,玄鹤舞长翮。
新年结荔子,主人黄壤隔。
溪阴宜馆我,稍省薪水役。
相如卖车骑,五亩亦可易。
但恐鵩鸟来,此生还荡析。
谁能插篱槿,护此残竹柏。

作品评述

《和陶使都经钱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乔木卷苍藤,
浩浩崩云积。
谢家堂前燕,
对语悲宿昔。

仰看桄榔树,
玄鹤舞长翮。
新年结荔子,
主人黄壤隔。

溪阴宜馆我,
稍省薪水役。
相如卖车骑,
五亩亦可易。

但恐鵩鸟来,
此生还荡析。
谁能插篱槿,
护此残竹柏。

译文:
高耸的树木缠绕着苍藤,
浩荡的云彩堆积如山。
在谢家堂前的燕子,
与我对话,悲叹往昔。

仰望桄榔树,
玄鹤展翅翱翔。
新年结满荔子,
主人却隔着黄土。

溪水阴凉适宜我作客,
稍微减少了劳作的忧虑。
就像相如卖了车骑,
五亩田地也能交易。

只是担心鵩鸟会来,
这一生还会有波折。
谁能种下篱笆旁的紫藤花,
保护这残存的竹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苍藤缠绕的高大树木和浩荡的云彩,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谢家堂前的燕子成了诗人心灵的伙伴,诗人与燕子对话,共同感叹往昔的岁月。

诗中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桄榔树和玄鹤的形象象征着高洁和自由,而诗人自己则感叹新年的到来却与主人隔着黄土,无法分享同样的喜悦和困苦。

诗人将自己比作寻求宁静的客人,他希望在溪水阴凉的地方逃避繁重的劳作,稍微解脱一下。并且提到了相如卖车骑的故事,表示即使失去一些物质财富也能换取一份宁静和自由。

然而,诗人又担心艰难的现实会打破这种宁静。他提到了鵩鸟,这是神话中的一种鸟,象征着不幸和困境,暗示着未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有人能够种下篱笆旁的紫藤花,保护那些残存的竹柏的愿望,这可以理解为对于保护美好事物的呼吁和期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对比现实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保护美好的,以下是对《和陶使都经钱溪》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耸的树木卷曲着苍藤,
浩荡的云彩如山崩塌。
在谢家堂前的燕子,
与我对话,悲叹昔日。

抬头望着桄榔树,
玄色的鹤舞动长翅。
新年结满了荔子果,
主人与我被黄土隔离。

溪水阴凉适宜我寓居,
稍微减轻了繁重的工作。
就像相如卖掉车骑,
五亩田地也能交易。

但我担心鵩鸟会到来,
这一生将再次荡然无存。
谁能插种篱笆旁的紫藤,
保护这残存的竹柏。

诗意和赏析:
《和陶使都经钱溪》是苏轼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思考和感慨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对比现实生活以及抒发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篇,苏轼以高耸的树木卷曲着苍藤、浩荡的云彩如山崩塌来描绘自然景物的壮丽和变幻,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接着,诗人谈到了谢家堂前的燕子,与之对话并悲叹昔日的情景。这里燕子可以被视为诗人心灵的伙伴,诗人与其对话,借以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以桄榔树和玄色的鹤为形象,表达了高洁和自由的意味。他描述了新年结满了荔子果,但主人与他相隔黄土之后,无法分享共同的喜悦。这里黄土意味着客观现实的限制和分隔。

接下来,诗人希望寻求宁静和解脱,他将自己比作适宜居住在溪水阴凉之处的客人,以减轻繁重的工作带来的忧虑。他提到了相如卖掉车骑的故事,表达即使失去一些物质财富,也能获得宁静和自由的想法。

然而,诗人又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他提到了鵩鸟,这是神话中不幸和困境的象征,暗示未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有人能够保护这残存的竹柏,种下篱笆旁的紫藤花的愿望,可视为对保护美好事物的呼吁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比现实生活,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保护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呼唤。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游从无俗调,我辈钟此情。高谈傲羲黄,岂复念功名。嗟哉夸夺子,役役劳其生。得失动中怀,宠辱多自惊。形化心亦尔,阖棺竟无成。

遥遥东郭寺,数里占原田。远岫碧光合,长淮清派连。院藏归鸟树,钟到落帆船。唯羡空门叟,栖心尽百年。

华发萧萧,归碧鸡坊,出金马门。把一枝色笔,掷还郭璞,些儿残锦,回乞天孙。永免朝参,更无宣锁,送老三家水竹村。休休也,任巫阳来下,未易招魂。茅檐安得庖阍。倩便了沽来酒满樽。叹角巾东路,吾寻初服,上书北阙,子漫危言。漏院霜靴,火城雪辔,得似先生败絮温。安危事,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鳞蹙。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小桥过南浦,夹道

旋种花窠二百株,不知种了有花无。阿谁便向春工说,急捣红蓝染玉酥。

我后临灵,奠币攸毕。式旋其赵,榘度有式。礼容齐庄,孝思纯实。天休滋至,时万时亿。

山房高千仞,上与青云齐。日从二仙游,两耳湔是非。北窗正齁齁,锋车扣岩扉。猿鹤竞作色,山人忘我为。林泉虽云乐,出处盖有时。平生经纶胸,忧国两鬓丝。

尝恨清风千载郁,洞天今得恣游遨。松楸一色古坛静,鸾鹤不来青汉高。茅氏井寒丹已化,玄宗碑断梦仍劳。分明有个长生路,休向红尘叹二毛。

晚得看花诀,丁宁趁绝农。乘他醉眠起,别是一精神。

万岩灵秀,拱崇台飞观,凭陵千尺。清磬一声帘幕冷,无复宫娃消息。响_廊空,采香径古,尘土成遗迹。石间松老,断云空锁愁寂。专宠谁比轻颦,楚腰吴艳,一笑无颜色。风月荒凉罗绮梦,输与扁舟归客。舞阕歌残,国倾人去,青草埋香骨。五湖波淼,远空依旧涵碧。

水连天渺渺,山映月亭亭。尾櫂依凫渚,头船过蓼汀。鬼神号暝壑,烟雾霭疎棂。美醖浮觞玉,轻衣拂剑星。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

蒙叟之言卓诡,尹喜之事诞夸。白云腾上尸假,紫气横空眼花。

早晚更看吴苑月,小斋长忆落西窗。不知明夜谁家见,应照离人隔楚江。

茫茫驱一马,自叹又何之。出郭见山处,待船逢雨时。晓鸡鸣野店,寒叶堕秋枝。寂寞前程去,闲吟欲共谁。

主人携妓我题诗,三十年如一瞬驰。尚想泊船行马处,不殊冲雪探梅时。相君已抱牺牛悔,京兆空余鵩鸟悲。

皴皮槁项换儿童,依旧恒河见性同。作茧蚕宁长恋叶,蜕形蝉待别嘶风。双趺可逐茶毗尽,只履谁知窣堵空。设上馒头诳人眼,新罗鹞子过天东。

丱妙侍侧,两髦丫分。歌舞寿我,永为欢欣。曲终栖然,仰视浮云。此曲此声,何时复闻。

金佛不度炉,坐叹劳生走道途。不向华山图上看,岂知潘阆倒骑驴。

轻舟晚过长芦渡,西风吹帆落沙溆。空桑古市渔家烟,信步闲寻石城去。石城苦远日苦晚,崎岖半入龙山路。山回路转翘林处,披开白云见幽寺。家菊海榴矜晚芳,落华鸣泉足秋思。野叟耕冢出坏石,虚城埋狐井射鲋。老僧推门揖我入,古碣荒唐草中觑。仰天一笑六朝事,过雁书天作文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