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张煌言的《三月十九,有感甲申之变三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dú shǐ zhì zūn xùn shè jì , qiān qiū qīng shǐ wèi céng ku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千秋:(名)①形容年代非常久远:万代~。②敬辞,旧指人的寿辰。
未曾:(副)不曾;没有:~听说过此事。
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后用来泛称国家。
至尊:(形)最尊贵:~无上。②(名)称封建时代的皇帝。
青史:(名)史书:~留名|永垂~。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原诗
当年群盗满长安,仓猝宫车弃百官。
旗散黄龙争解甲,桁虚朱雀罢鸣銮。
攀髯犹惜须眉少,压纽空悲羽翼单!
独使至尊殉社稷,千秋青史未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