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绍奕昭君图

汉家无计饵单于,掖庭为出千金铢。
秀色妍姿玉不如,天子一见先嗟吁。
三千粉黛尔殊绝,谋身独拙何蠢愚。
梨花带雨辞殿隅,遗恨画工犹可诛。
世人重色多欷歔,不思婉娈同戈殳。
君王蚤识应耽娱,皇天为遣投穹庐。
乃知汉计自不疏,画工忧国非奸谀。
君不见后世佳人号太真,坐令九鼎污胡尘。
当时早解挥妖丽,长作开元一圣郡。

作品评述

《和徐绍奕昭君图》是宋代陈宓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汉家无计饵单于,
掖庭为出千金铢。
秀色妍姿玉不如,
天子一见先嗟吁。
三千粉黛尔殊绝,
谋身独拙何蠢愚。
梨花带雨辞殿隅,
遗恨画工犹可诛。
世人重色多欷歔,
不思婉娈同戈殳。
君王蚤识应耽娱,
皇天为遣投穹庐。
乃知汉计自不疏,
画工忧国非奸谀。
君不见后世佳人号太真,
坐令九鼎污胡尘。
当时早解挥妖丽,
长作开元一圣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陈宓用来赞美画家徐绍奕绘制的昭君图的作品。诗词描绘了昭君的美貌和不幸遭遇,以及画工的忠诚和忧国之情。

诗中描述了汉朝无计应对匈奴单于的困境,只能以贵重的金银财宝来取悦单于。然而,昭君的美丽却超越了金银的价值,让天子见到她后不禁叹息。她被描绘成秀丽妍媚,比玉石还要美丽。三千佳丽中,她独具绝艳之貌,而她却因被迫嫁给单于而感到无奈。

诗词中提到梨花带雨辞殿隅,表达了昭君离别宫廷的悲伤情绪。画工为了表达对昭君的遗恨,将她的形象绘制得惟妙惟肖,使人感到愤慨。整首诗词通过对昭君的形容和画工的忠诚,表达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和对画工的赞赏。

诗词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世人对美色的追求,却忽略了昭君的悲惨遭遇和她的忠贞。君王过早地追求享乐,而忽视了国家的安危。只有皇天才能遣送昭君投入穹庐(即上天),显露出汉朝统治者的短视和对美色的迷恋。

最后,诗中提到了后世的佳人号称太真,但却坐看着九鼎被污染成胡人的尘土。这是对汉朝昭君遭遇的反思。作者希望画工能早早地将昭君的妖丽形象展现出来,成为开元时期的圣郡(指长安,当时的都城),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这首诗词通过对昭君的妍姿和遭遇的描绘,以及对画工忠诚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和对画工的钦佩诗词《和徐绍奕昭君图》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汉朝无计献给单于,
宫廷出动千金铢。
秀色妍姿不如她,
天子一见先感叹。
三千美女中她独特,
计谋无智何可取。
梨花带雨离殿角,
画工对她的遗恨仍可斩。
世人重视美色哀叹,
不思婉娈如戈戟。
君王早早沉溺享乐,
皇天派她来到穹庐。
由此可知汉朝的计谋无疏忽,
画工担忧国家非奸谀。
难道君王没有看到后世的佳人太真,
坐看九鼎被污黏。
当时就该早早展示她的妖媚,
长久作为开元时代的圣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陈宓为赞扬画家徐绍奕绘制的《昭君图》而创作的。诗中描绘了昭君的美丽和悲惨遭遇,以及画工对她的忠诚和忧国之情。

诗中描述了汉朝面对匈奴单于时无计可施,只能动用贵重的金银来取悦单于。然而,昭君的美丽超过了金银的价值,天子一见她就感叹不已。她被描绘为秀丽妍媚,比玉石还要美丽。在众多美女中,她独具特色,计谋无法取得她的心。离别时,她像梨花带着雨水离开了宫殿的角落,画工对她的遗恨仍然可斩。

诗中提到世人重视美色,却不思婉娈之美如同戈戟(指昭君的美丽和忠贞)。君王过早地陶醉于享乐之中,忽视了国家的安危。只有皇天才能派昭君来到天空之中,这表明汉朝统治者的计策并没有疏忽,画工忧虑国家并非奸谀。

诗的最后提到后世的佳人号称太真,但她坐看九鼎被污黏。这是对汉朝昭君遭遇的反思。作者希望画工早早地展示她的妖媚之美,长久地成为开元时代的圣城(指长安),以警示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首诗通过描绘昭君的妍姿和遭遇,以及对画工忠诚的赞扬,表达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和对画工的敬佩。它呈现了一个复杂的历史故事,强调了美丽、忠诚和国家的价值。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双松偃亚老龙起,唤得清风到别楼。尚忆曩年诗酒伴,几回天际识归舟。台阁相连驾远空,乱山烟霭夕阳中。眼前风物初非旧,惟有清凉一寺同。

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北去西游春未半,蜀山云雪入诗情。青萝拂水花流影,翠霭隔岩猿有声。日出空江分远浪,鸟归高木认孤城。心期万里无劳倦,古石苍苔峡路清。

腊近云容变,阳生日景添。偶然回晚辔,相与坐晴檐。水绿冰微泮,沙明雪尚沾。弄襟风力薄,著履土膏粘。惊鸟不成下,寒鱼犹在潜。翠深荒岸竹,黄折败池蒹。碍径藤梢曲,钩衣棘刺铦。辞锋怜子淬,閒癖讵予砭。自以清谈胜,宁非乐事兼。春芳有近信,频此醉厌厌。

桃花汴水半河流,已作南行第一舟。倦报朝中言啧乱,喜闻淮上橹咿呦。平时答策词无枉,此去为邦学更优。自古东阳足贤守,请君重赋沈公楼。

晚来风约半池明,重叠侵沙绿罽成。不用临池更相笑,最无根蒂是浮名。

老龙攫天来,神工郁随从。振鬛生群峦,触颔尽虚空。有地皆天行,是石作水用。小龙引双须,顾盼左右纵。裾裔互蔽亏,扃锁绝耘种。飞锡从何来,浩劫开蒙崿。何意摩尼珠,流光及微昪。愧非娑竭居,邂逅备禅诵。添香无所有,滴泉或堪供。山王诸眷属,大小悉相奉。藕孔不厌藏,蜜脾

我昔童丱时,蒙养绝浮靡。朝夕常趋庭,颇解学诗礼。奈何才弱冠,早已失怙恃。徒怀风木悲,没齿殊未已。及余生两雏,将以托宗祀。既欲承箕裘,当令业经史。无何我多故,谪戍向边鄙。迢迢父子心,隔越数千里。惟恐有存殁,不暇较贤否。漂流无定居,岁月动盈纪。幸余初还家,无恙

引却蜂衙一事无,求师尚友圣贤俱。激昂意气中兴颂,收斂身心太极图。畲火明边饥虎过,渡船声外老鶬呼。江南云水宽多少,万里深山着此臞。

经冬少雨雪,所至苦水涸。园蔬叶多蠹,山步船半阁。入春一再雨,喜气满墟落。又闻湖边路,已破小桃萼。一尊傥可携,父子自酬酢。

朝家宽诏年年下,天上秋阳日日明。租税入官公事了,壤歌递与子孙赓。

紫阳山下园五亩,一半教儿种菊花。霜渐浓时花更好,六年何事未还家。

三年蒙见待,此夕是前程。未断却来约,且伸临去情。潮回滩鸟下,月上客船明。他日南徐道,缘君又重行。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自从风雅陵夷后,吟到梅村世岂多。旷达知章归后作,轩昂予美醉时歌。击蒙何止闻童稚,谴疟犹堪去病魔。一听牙弦三叹息,今无钟子奈诗何。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袴暖,已扇民讴。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云满南阳陌,书藏善和宅。行行重回首,无使归思隔。

一池春水绿萦回,池上梅花暖自开。想见温泉初出浴,六宫遥指太真来。

沉沉匣中镜,为此尘垢蚀。辉光何所如,月在云中黑。南金既雕错,鞶带共辉饰。空存鉴物名,坐使妍蚩惑。美人竭肝胆,思照冰玉色。自非磨莹工,日日空叹息。古宅集祆鸟,群号枯树枝。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居人不安寝,搏击思此时。岂无鹰与鹯,饱肉不肯飞。既乖逐鸟节,空养

过我诸公子,寂寥非世娱。茶须亲碾试,酒可倩行沽。日永乌皮几,窗寒竹火炉。不来寻翰墨,僮仆解吴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