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学究

八九顽童一草庐,土朱勤点七言书。
晚听学长吹樵笛,国子先生殆不如。

作品评述

《村学究》是宋代文人宋伯仁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中的学究者,表达了对传统学府的质疑和对自然真实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村学究》中文译文:
八九顽童住茅舍,用红土勤点七言书。晚上聆听学长吹奏樵笛,连国子先生都难与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乡村中的学究者为主题,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过着简朴生活的学子形象。"八九顽童住茅舍"描绘了学究者年少时的形象,他们生活在简陋的茅舍中,但却以红土点染书写着自己的七言诗作。这种用土来写字的想象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亲近和对朴素生活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晚上的场景,学究者静静聆听学长吹奏着樵笛的乐曲。这里的樵笛是一种乡村常见的乐器,代表了纯朴和自然之美。诗人将学长的吹奏与国子先生进行了对比,以突出学究者的才华和独特性。国子先生是科举制度中的高级学者,被认为是学问的权威和精英。然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学究者对传统学府的怀疑,认为他们的学问并不能与乡村学究者的才华相提并论。

整首诗通过对学究者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真实和朴素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知识体系的质疑。它展示了乡村学究者在质朴环境中追求学问和艺术的精神,以及他们对传统学术体制的不同声音。

作者介绍

嘉熙戊戌家马塍稿。

诗词推荐

百年村落半丘墟,垂老经过一柅车。金石阙讹秦汉旧,山川胜绝晋唐余。醉题墨淡尘昏壁,诗社人亡泪溅裾。名宦半生成底事?早时恨不学犁鉏。

紫殿承恩岁,金銮入直年。人归三岛路,日过八花砖。鸳鹭皆回席,皋夔亦慕膻。庆霄舒羽翼,尘世有神仙。虽遇河清圣,惭非岳降贤。皇慈容散拙,公议逼陶甄。江总参文会,陈暄侍狎筵。腐儒亲帝座,太史认星躔。侧弁聆神算,濡毫俟密宣。宫司持玉研,书省擘香笺。唯理心无党,怜才

境幽南岳寺,路向碧岩分。远近松相接,高低钟共闻。灵禽时奏乐,香石日笼云。想到经行处,超然趣不群。

竟陵秋色清如水,客舍飘梧坠晚阶。已掩重门风叶定,玉钩还向玉人来。

英英蓬省郎,表表秋官属。剑佩行青霄,扬且鬓双绿。掉头不肯住,去作新安牧。班班莱氏衣,粲粲学了服。归来拜郎罢,堂前问凉燠。新从天上来,犹带书传馥。问汝得人谁,袖有两图轴。骊龙挟风雨,闪电注两目。甲累独何术,能使同豭鹜。三十六修鳞,群鲰荡相逐。亦有曳其轮,中行

万里关山过险巘,风廊聊此憩权奇。天开径上从兹始,想见长鸣振鬣时。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香濛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蘸甲递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地下阎罗,追魂摄魄。今其活矣,名喝太伯。

大沩心付白崖前,宝月分辉照蜀天。圣主降情延北内,诸侯稽首问南禅。清秋不动骊龙海,红日无私罔象川。欲听吾宗旧山说,地边身老楚江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几欲收声效不鸣,恶同鸠辈管阴晴。有时触拨无穷景,又遣新诗取次成。

道人云外住,小径入庵幽。干老梅逾瘦,林疏竹自修。拣茶相伴煮。补线有停抽。此事如何说,下山归去休。

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南山北山路,载花如行云。阑干望双桨,农枝储待君。西泠荫歌舞,夜夜明月嗔。弃捐頳玉佩,香尽作秋尘。楚调秋更苦,寂寥无复闻。来吟绿业下,凉风吹练裾。

具牛将犊行,野雉挟雌鸣。农事不可缓,闲人亦劝耕。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老子齐头六十,新年第一今朝。放开怀抱不须焦。万事付之一笑。烟柳效颦翠敛,露桃献笑红妖。已拚行乐到元宵。尚可追随年少。

绿芜迷渚水漫沙,断岸无舟路转赊。细柳已黄千万缕,小桃初白两三花。烟中晚棹兼沤远,雨里春旗趁屋斜。野趣莫嫌浑寂寞,近来沙觜有人家。

柳条金嫩不胜鸦,青粉墙边道蕴家。燕子不来春寂寞,小窗和雨梦梨花。

秦川渺渺楚天长,血色山花哭断肠。谢汝殷勤苦相劝,如今倦客已还乡。

松门隐者我未识,一见君诗如已奭。岁月任随人事迁,此身不动云生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