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七表弟知泗州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涛湾。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但使此可人,余事真茅菅。

作品评述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看似平凡的江湖世界不局限于眼前的景色,而是融入到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作者忧郁沉思,颜面上沾染了尘土,可能指代他在世事纷扰中的际遇。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系上小船,靠近清澈的洛水尾流,初次看到了淮南山的美景。洛水和淮南山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景点,这里可能是作者游历途中的一个场景。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淮南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清晨的阳光照在山脉上,如同打开了一面镜子,山顶的云雾像是美丽的发髻。这里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拿着这首诗词来取悦使君,使君一笑之间,将这首诗词登记在册。这里的使君可能指代诗人的朋友或官员身份的人物,作者将自己的心思表达给他,希望能够得到一份认可和欣赏。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使君像天马一样高洁自由,白天在朝廷任职,晚上则在荆蛮之地。这里可能指代使君的职位地位较高,同时也展示了使君行走于朝野之间的辛劳和忙碌。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如今没有人能像王良那样高明的技艺,只能空等度过十二个无所事事的闲散时光。这里提到了王良,是指古代传说中的王良和诸葛亮,他们都是智勇双全的人物,作者希望自己能有一位能够倚重的贤才。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只好将自己微不足道的才华发挥出来,化解了狡猾和顽固之人的疑虑和误解。这里表达了作者在社会中的无奈和自愧不如,只能以自己微薄的才华来应对周围的狡诈和固执。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涛湾。
不要说没有人了解,就像古代的佛陀临临海而住,他并不被世人所知。这里可能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安慰,即使没有被人理解和赏识,也不妨碍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坚守。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像赤子一样纯真地看待万物,像漂浮的萍水一样游历人世间。这里表达了作者秉持着纯真和包容的心态,用一种超然的姿态去观赏世间的万象和人情。

但使此可人,余事真茅菅。
只要这首诗词能够让人满意,那么其他琐事就像茅草和菅席般微不足道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作品的谦逊态度,将一切琐碎的事情放在一边,将精力专注于创作和表达。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意境展示了诗人的内心思绪和对世事的思考。通过对江湖、山水、使君等元素的描绘,抒发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诗中展现了作者对于纯真和包容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自我怀疑和谦逊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苏轼的独特才华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春池满复宽,晦节耐邀欢。月带虾蟆冷,霜随獬豸寒。水云低锦席,岸柳拂金盘。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

天风吹散扑衣尘,奎壁光中预□文。老眼可能私李豸,公朝正欲第刘蕡。平生泾渭岂无见,暗室雷霆如有闻。一雨快晴秋意好,预占太史奏祥云。

闻道他邦尽祷祈,沛然膏泽尚迟迟。有年已是天私我,连日那堪雨及时。声入万家添喜气,凉生千里解炎曦。也知造物恩难报,且采欢谣缀小诗。

白衣仙人云海上,肉眼欲看唯想像。月窗道人心孔开,貌得人天行道相。吾闻伯时晚画佛,妙处不减王摩诘。龙眠久矣寂无人,安得却有伯时笔。

为民行水不妨农,为国忧民不费公。肯趁好天招恶客,能于旧贯立新功。山头石埭千年计,海上灵查八月通,只恐济川舟楫快,使君难滞郢城中。

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凉夜偏宜粉署直,清言远待玉人酬。风生北渚烟波阔,露下南宫星汉秋。早晚得为同舍侣,知君两地结离忧。

早风吹土满长衢,驿骑星轺尽疾驱。共笑篮舁亦称使,日驰一驿向东都。

朴茂开城府,师资足楷模。官卑虽晚境,子仕却亨途。不酒陈惊座,无金疏大夫。何人碑有道,老手看慈湖。

秦郎文字固超然,汉武凭虚意欲仙。底事秋来不得解,定中试与问诸天。一尾追风抹万蹄,昆仑玄圃谓朝隮。回看世上无伯乐,却道盐车胜月题。得丧秋毫久已冥,不须闻此气峥嵘。何妨却伴参寥子,无数新诗咳唾成。

老去情怀百不宜,上楼腰腰觉舒迟。适斋异禀人难及,病起精神略不衰。

秋空如练瑞云明,天上人间莫问程。丹凤词头供二妙,金銮殿角直三清。方瞻北极临星月,犹向南班滞姓名。启沃朝朝深禁里,香炉烟外是公卿。

甘泉柳苑秋风急,却为流萤下诏书。

观化祇山顶,流睇古王城。万载池犹洁,千年苑尚清。仿佛影坚路,摧残广胁gJ.七宝仙台亡旧迹,四彩天花绝雨声。声华日以远,自恨生何晚。既伤火宅眩中门,还嗟宝渚迷长坂。步陟平郊望,心游七海上。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亡真匠。唯有能仁独圆悟,廓尘静浪开玄路。创逢肌命

我歌柳惲诗,送子南汀发。山城逢社雨,绿树啼莺歇。留连孤艇迟,惆怅双瓶竭。高士尚为簿,休惭府中谒。无事坐闲厅,弹琴看湖月。

林泉随处有清凉,山绕阑干客自忙。溪雨不飞虹尚饮,乱蝉高柳满斜阳。

聚散荣枯一梦中,西归亲友半成空。唯馀大隐茅亭客,垂白论交有古风。

重阳玉律应,万乘金舆出。风起韵虞弦,云开吐尧日。菊花浮圣酒,茱香挂衰质。欲知恩煦多,顺动观秋实。

点点滴滴雨不晴,暗暗淡淡灯不明。皇天胡为贷此老,病卧垂困今已平。却惭向者力量浅,鼠肝虫臂犹关情。百年终归朝露速,一死正自秋毫轻。明朝且作山中行,青鞋已觉白云生。丰年处处村酒好,莫教湘湖蓴菜老。

千纸争传戛玉词,一庭浑卧借书郗。从今有问新知识,径说江城女项斯。

可怜河畔草青青,锦缆牵江且缓行。爱此淮南山水好,问天乞得片时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