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出自先秦的《无衣》
拼音和注音
qǐ yuē wú yī ? yǔ zi tóng pá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同袍:1.袍,外衣。2.夫妻间的互称。3.泛称朋友、同年。
同袍四五人,何不来问疾。
出自:常建的《闲斋卧病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二首》
倍忆同袍侣,相欢倒一瓢。
出自:刘象的《早春池亭独游三首》
恻恻同袍念,肯逐秋霜委。
出自:袁华的《瑞莲曲》
我先大夫陈既仗忠信,青衿白屋皆同袍。
出自:张之洞的《铜鼓歌》
壮志自怜新结绶,微名应愧旧同袍。
出自:卢跃龙的《初至安邑感赋》
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
出自:刘克庄的《示同志一首》
泪尽不堪怀故国,诗来端喜得同袍。
出自:萧立之的《和周平洲韵》
岂无同袍士,念子不能饭。
出自:唐寅的《骢马驱》
俯仰三十年,同袍几人在。
出自:杨维桢的《芝云堂分韵得对字》
见子所为文,久思结同袍。
出自:黄若济的《和姚复庄燮《赠别黄大使四章即题其百药山房诗卷》原韵(其三)》
原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1],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