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十一首)

士有避世者,高居浙江源。
王室方横溃,斯人独孤骞。
抱琴倚衡门,清风拂朱弦。
举世莫能屈,乃独诣任延。
扫门为辱,尺牍情屡宣。
意义有相激,权位非所先。
周公下白屋,斯礼自古然。
区区功曹檄,何足致高贤。
¤

作品评述

《杂言(十一首)》是明代张羽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避世的士人,他远离世俗,在浙江源高居,观察着朝廷的动荡。这位士人名叫独孤骞,他对权势不感兴趣,专心于琴音之美和清风的拂动。

诗意上,这首诗通过对独孤骞的描写,表达了一种避世思想和对清雅高洁生活的向往。独孤骞身处高山之间,远离尘嚣,与世隔绝,他以琴为伴,倚靠在衡门旁,感受着清风拂动琴弦的音韵。他视世间的荣华富贵如尘埃,无法使其屈服,他只向往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诗中还提到他去拜访了任延,这个情节可能暗示了独孤骞对于延请的推崇,也可能表达了他对道德高尚的追求。

在赏析上,这首诗词通过对独孤骞的塑造,展现了一种独立自主、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他扫除门前的尘埃,拒绝世俗的侵扰,表现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他以琴为伴,与自然相融,体会到琴音与风声的和谐之美。他对权位和功名不屑一顾,认为它们无法体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与周公下白屋、古代的礼制相对照,更加凸显了他对于世俗权势的抗拒。

整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于避世生活的向往和对纯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对于权势和名利的冷峻批判。通过描绘独孤骞的高洁品格和超然态度,诗词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远离纷扰的情感,展现了明代士人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求。

诗词推荐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波纹碧皱,曲水清明后。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归来紫陌东头,金钗换酒消愁。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相见惜馀辉,齐行登古寺。风烟结远恨,山水含芳意。车马莫前归,留看巢鹤至。

去年同宴小重阳,香雾霏霏橘半黄。楚尾吴头双妙丽,茱枝菊蕊总芬芳。十分满釂白衣酒,两袖浓携燕寝香。回首只今如梦寐,暮云烟浪正微茫。

风定落花深一寸,日高啼鸟度千声。

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溪边遵微径,林下陟荒级。逢僧衣蓝缕,对面日曛黑。堂空若无人,岩浅仅容席。流传昔闻诗,求访今罔获。

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日面佛,月面佛。西碉树色含烟,东谷华光映日。仰视莫穷,俯看已老。一时分付主林神,明眼衲僧无处讨。

皇家威德憺遐荒,何物楼兰尚颉颃。想见诗人欹枕处,云霄中夜有光芒。

贤人处霄汉,荒泽自耕耘。陇首降时雨,雷声出夏云。(答崔钱二补阙见《诗式》)一一鹤声飞上天。(见《纪事》)

斗雀嗟穷巷,鸣驺枉故人。尘埃生破甑,风雨垫乌巾。别久情逾厚,诗来语更新。囊空得珠玉,此段不全贫。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谁怜弃置久,却与驽骀亲。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结发逢明主,驰声著两朝。奠楹先有梦,升屋岂能招。赠服三公衮,兼荣七叶貂。春风笳鼓咽,松◇助萧萧。

维摩之室本自空,忽惊满月临丹宫。稽首世尊真实相,不比图画填青红。天女之孙擅天巧,经纬星宿超庸庸。沦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园中。意匠经营与佛会,七宝欲动声珑珑。眉间毫光放未尽,指下已带旃檀风。飞梭本是龙变化,挟大戚德行神通。恍若只洹遇佛影,岂彼台像能比崇。

有客从余,不计余无酒。袖有蟠桃为君寿。叹此桃再熟,也须年后。甚办得,转盼个偷桃手。菊潭三十斛,月又月添,天赋先生日更久。但黄杨长寸,闰年倒寸,似凭得到梧宫甚时候。客又道奇特是阳生,后七日相看,醉春风柳。

芳树高低啼蜀魄,朝云浓淡极巴天。

宜阳刺史才,祖择之维杰。大旱雨一方,尽使焦枯活。公退趣尚深,水石探其绝。长江北岸林,唐有卢子发。曾居此林下,高把簪组脱。岁远成荒墟,佳名讵泯没。有石数尺长,犹是旧时物。况辱泥涂久,实在坚重节。择之渡水见,力为心惨切。万夫一呼聚,挠动雷声揭。地险若驱来,岩谷

云舒霞卷妆浓。倒影水天红。池转小台东。又一种、娟娟玉容。仙肌绰约,奇芳清远,浮动不晶宫。一笑对衰翁。好同赴、庐山社中。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