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贯休的《闻知己入翰林》
拼音和注音
qí zāi zi yuān sòng , wú kě wú bù kě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可:1.助动词。不可以;不能够:~偏废。~动摇。二者缺一~。2.跟“非”搭配,构成“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3.决不能,必须不。
无可:犹言无可无不可。不能,无法。犹言没有可以。
可无:却无。
无不:没有不;全是。
无可无不可:没有什么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后泛指没有主见,怎么样都行,或指对事情可依可违,无所谓。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原诗
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
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