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
従教世路风波恶,贺监偏工水底眠。
君且归休我欲眠,人言此语出天然。
醉中对客眠何害,须信陶潜未若贤。
孝先风味也堪怜,肯为周公昼日眠。
枕麹先生犹笑汝,枉将空腹贮遗编。

作品评述

诗词:《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已向闲中作地仙,
更于酒里得天全。
従教世路风波恶,
贺监偏工水底眠。

君且归休我欲眠,
人言此语出天然。
醉中对客眠何害,
须信陶潜未若贤。

孝先风味也堪怜,
肯为周公昼日眠。
枕麹先生犹笑汝,
枉将空腹贮遗编。

中文译文:

已经在闲暇之中成为了地仙,
在酒中更加得到了天的完全。
因为教导世间的道路充满了风波恶劣,
所以在贺监中特意选择水底来安眠。

君且回去休息,我想要睡觉,
人们说这种言语是自然而然的。
在醉酒之中对待客人睡眠有何害处,
你应该相信陶潜(指陶渊明)也没有比你更贤明。

孝道先行的风味也值得怜惜,
愿意效仿周公(指周公旦)白天睡眠。
枕着酒曲的先生(指韩愈)还在嘲笑你,
白白浪费了空空的胃口来保存遗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的,题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共有三首,这里摘录了其中的几句。

整首诗以李行中秀才在酒中睡眠为主题,表达了对逆境世事的厌倦和对闲逸自在的向往。诗人将自己比作地仙,认为在闲暇中已然成为了超凡脱俗的仙人,而在酒里则更能得到天的恩赐。他对于世间的风波和纷扰感到厌倦,因此在贺监(监狱)中选择水底来安眠,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中提到了陶潜,指的是陶渊明,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以追求自然和闲适的生活而著称。诗人告诉读者,对待客人在醉酒中睡眠并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应该相信陶潜也没有比李行中更为贤明。这里可以看出苏轼对陶渊明的崇拜和对传统文人的追求。

诗中还提到了周公,指的是周公旦,他是周朝的开国君主,被尊为孝行的楷模。诗人将周公的白天睡眠作为孝道的表现,表示对周公的敬佩,并暗示自己也愿意效仿他,过上闲暇自在的生活。

最后两句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收尾。诗人将枕着酒曲(酿酒的酒麴)的先生(指韩愈)嘲笑李行中,认为他白白浪费了空腹的胃口来保存遗编(指写作之事),暗示李行中过于追求闲逸而这首诗词《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是苏轼所作,描述了李行中秀才在酒中醉眠的情景,并表达了对逆境世事的厌倦和对自在闲逸的向往。

诗中的第一首写道,李行中已经在闲暇之中成为了地仙,更加通过酒的沉醉得到了天的馈赐。他因为看透了世俗之路的风波恶劣,选择在贺监(监狱)中的水底安眠。

第二首表达了李行中秀才对客人说,君且回去休息,而他自己则想要睡觉。他认为这种言语是自然而然的,醉酒中与客人对话并不会有什么害处,相反应该相信古代文人陶渊明也并不比他更贤明。

第三首则提到了孝道和周公。诗人认为孝道的品质令人怜爱,愿意效仿周公在白天睡眠的闲逸生活。最后两句则以幽默的口吻收尾,诗人说枕麹先生(指韩愈)依然嘲笑李行中,认为他白白浪费了空腹之中的才华来保存遗编。

整首诗以李行中秀才在酒中醉眠为主题,抒发了苏轼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将自己比作地仙,认为在闲暇之中已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而在酒中则能更加得到天的恩赐。诗中还融入了对陶渊明和周公的崇敬,以及对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幽默的笔调诉说了诗人对逆境世事的抱怨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时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崇拜和对自我解放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孤童亦复梦槐柯,无德无功用福多。天理乘除当老病,巢源王诀奈群何。

渡口水流急,凭栏凝睇劳。远山枫外淡,矮竹苣边高。古来丛青蔼,鳊鱼噀白涛。幽闲无个事,痛饮读离骚。

穷秋璧月才圆后,犹忆桑弧初挂年。千里一尊欢稚子,祝君从我傲壶天。

一马西投汴水滨,自惊秋鬓带尘纷。秋风尽日吹黄叶,心事经年寄白云。去矣尺书勤访我,醉来樽酒强酬君。北窗络纬寒声急,明夜伤心独自闻。

古初无毫楮,羲画何繇传?孰知文字理,已具《河图》前。神农洎苍颉,俯仰极人天。穗书与鸟书,创制分后先。龟麟锡禹时,盘铭著汤年。岐阳纪石鼓,史籀称独贤。矫若蛟龙蟠,郁若锁钮联。科斗聿行漆,形体因自然。一从孔壁废,重为经籍怜。秦相约籀古,撰次《苍颉篇》。小篆遂名

清晓于门开寿宴,绮罗香袅芳丛。红娇绿软媚光风。绣屏金翡翠,锦帐玉芙蓉。珠履争驰千岁酒,葡萄满泣金钟。人生福寿古难逢。好将家庆事,写入画图中。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春秋万古一權衡,笔削昭然揭日星。道贯百王垂大法,义先五始定常经。是非褒贬寓深意,理乱安危烛未形。内夏外夷归一统,烨然治象炳丹青。

继文犹旦暮,归启已讴吟。画手传英气,书筠见德音。铸铜余故鼎,啄草付春禽。试望桥山路,萧萧翠柏深。

辜负山中月与风,心无城市亦山中。应嫌猿鹤天机浅,要与几行不肯同。

青事梅边动,荒江信马行。久穷知远举,多瘦怯衣轻。今日龙华寺,昔时黄姥城。废兴吾已解,一醉万缘清。

一刀残月淡觚棱,遥望林梢晓色升。寂寞小帘风露冷,玉盆脂水已生冰。

铜雀羽仪丽,金龙光彩奇。潜倾邺宫酒,忽作商庭漦.若怒鳞甲赤,如酣头角垂。君臣坐相灭,安用骄奢为。

善学必探本,知本贵善养。种木既得地,柯叶日滋长。纷纷绮语工,汩汩良心丧。多闻竟无益,不如鸡犬放。

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耕凿资馀力,樵渔逐四邻。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篱落栽山果,池塘养海鳞。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

新秋十日浣朱衣,铃阁无声公吏归。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四时苒苒催容鬓,三爵油油忘是非。更报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晖。

田文养士天下无,撞钟列鼎倾金珠。入关几作秦囚拘,当时贵客如橛株。仓皇脱死托小夫,嗟哉所养非所需。

军功阁束万人多,兵部门前雀哥罗。悍将武夫心失尽,可知弃甲与投戈。

丛菊疏疏著短篱,重阳前后始盈枝。托根占得中央色,不比凡花儿女姿。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