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正日临朝

七府璿衡始,三元宝历新。
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
肃肃皆鹓鹭,济济盛簪绅。
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

作品评述

《奉和正日临朝》是唐代颜师古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给出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府的玉琢才刚刚开始,三元宝历又更新。
负责驾车引领百官,佩戴玉冠迎接九宾。
恭敬地站立在一旁的,都是飞翔的鹭鸟。
整齐排列的是头戴簪绅的多位贵族。
从天涯海角奉来了,日本献上一些珍奇的物品。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唐代朝会上的盛况,以及日本使者献上的礼物。文中描述了七府之玉琢和三元宝历之新,并赞美了朝会上许多高级官员的仪态庄重。最后,诗人称赞从遥远的天涯海角送来的珍奇物品,展示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广泛视野。
这首诗具有庄重肃穆的氛围,通过描绘举行朝会的场景来展现唐代的繁荣和强盛。同时,诗人对于外交和对外交流的态度也得到了表达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较为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唐代朝会的隆重场景和外交交往的盛况。其中,七府和三元宝历象征着朝会的重要性,负责引领百官的车辆和被佩戴玉冠的九宾展示了朝廷的威严。而文中出现的鹓鹭和盛簪绅则突出了贵族的尊贵地位。
诗的最后两句烘托了朝会上礼品的珍奇和稀有之处,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和开放态度。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唐代盛世的讴歌和对外交往的喜悦。

作者介绍

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师古,隋唐以字行,故称颜师古,雍州万年人,生于京兆万年(今西安),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是名儒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颜师古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65岁,谥曰“戴”。墓地位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芦柞镇前芦柞村东南。

颜师古的家族介绍

  家族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颜回,历史祖父颜之推为南北朝时的著名学者,先后仕于梁、北齐、北周,终于隋,于是家居关中,遂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颜之推学识渊博,尤善《周官》、《左传》,著有文集30 卷、《颜氏家训》20 篇,并行于世。颜之推从山东辗转跋涉到关中,跨越了南北阻隔,在读书治学的实践中,发现了不少典籍在流传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语言因古今、地域的不同而出现的差异,他对这些问题作了开创性的探讨,把这些心得与其他内容一并写入《家训》以备子孙遵循。

  颜师古的父亲颜思鲁,以儒学显名,撰有《汉书决疑》。武德初年他为秦王府记室参军事。师古受家学熏陶,博览群书,精训诂之学,善作文章。隋仁寿年间,经人举荐,授安养尉之职。后因失职罢归长安,此后长达十年未能调任新职,迫于生计,以授徒为生。

  颜师古兄弟四人。二弟颜相时,三弟颜勤礼,字敬之,颜真卿曾祖,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于篆籀,尤精训诂,与两兄师古、颜相时同为弘文、崇贤两馆学士,校定经史。四弟颜育德,任太子通事舍人,于司经校定经史。

颜师古的生平

  颜师古是名儒颜之推的孙子、颜思鲁的儿子。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

  隋文帝仁寿年间,由尚书左丞李纲举荐,任安养县(今湖北襄樊)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其年少,问他:“安养剧县,子何以治之?”颜师古回答:“割鸡焉用牛刀。”杨素惊其夸口。后来果然以政绩突出闻名。后因坐事免职居长安,十年不得官,家贫,以教授为业。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入关,颜师古从父至同州朝邑长春宫谒见,被授予朝散大夫之职。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王朝,拜颜师古为敦煌公府文学,转起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掌机密,专典皇帝诏敕。军国政务等重大诏令皆出于颜师古之手,其文才当时未有敢于与其相比者。颜师古勤于政事,又擅长文辞,其所拟制诰册奏之工整美好,名冠当时。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颜师古被擢为中书侍郎,封琅琊县男。后坐事两次被贬。颜师古聪敏好学,精于训诂。

  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颜师古被任命为秘书少监,专管校定古书的工作,每遇疑惑不解的奇文难字,他都能一一辨析,并说明其本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颜师古奉诏与博士撰写成《五礼》,进爵为子。后又奉太子承乾之命注《汉书》。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书成,进秘书监,以文学入选崇贤、弘文两馆学士。《汉书注》是颜师古晚年力作,在审定音读、诠释字义方面用功最多,成绩最大,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当时即有“杜征南(杜预)、颜秘书(颜师古)为左丘明、班孟坚忠臣”之称誉。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颜师古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65岁,谥曰“戴”。墓地位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芦柞镇前芦柞村东南。

 

诗词推荐

阳林小春醉风日,老面得酒须臾欢。不妨桃李妍冬谷,正要松篁用岁寒。

风叶静千林,归根深复深。江山皆本色,天地见初心。苓少和冰斸,梅残带雪吟。人间正彫落,春在二阳临。

乾淳老人气岳岳,破冠穿履行带索。撑肠拄肚书万卷,临风欲言牙齿落。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振翮凌霜吹,正月伫天浔。回镳凌翠壑,飞轸控青岑。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沉。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玉坛栖暮夜,珠洞

画框图飞云霭寒,楼台城堞有无间。烟收雨霁曾看否,见尽东南万叠山。

堆青仍积翠,山与水俱奇。毫发渔船远,寻常草舍卑。喜君真好学,索我细题诗。卷轴频舒卷,明窗肯见思。

还是延年一种材,即将瑶朵冒霜开。不如红艳临歌扇,欲伴黄英入酒杯。陶令接z5堪岸著,梁王高屋好欹来。月中若有闲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

笔端那有此,千里在胸中。四蹄雷电去,一顾马群空。谁能乘此物,超俗驾长风。逸材归辔勒,岁在执徐同。

三县已判歌钟列,六佾将开羽鏚分。尚想燕飞来蔽日,终疑鹤影降凌云。

啼鹃底用流血,渴水犹贪饮河。勿谓山雷象浅,人生口祸常多。

何须著粉更施朱。元不在妆梳。寻常结束,珊珊环佩,短短裙襦。花羞柳妒空撩乱,冰雪做肌肤。而今便好,小名弄玉,小字琼奴。

城角传三弄,桑村喜独归。雨多萤满野,径狭露沾衣。食俭盐醯薄,年衰气力微。青灯对儿女,抚事一歔欷。

抖擞平时簿领尘,偷闲来作看花人。从今日作花间去,已费今年一半春。

君王赫怒超前古,威令风驰奋皇武。将士咸怀敌忾心,桓桓孰可当貔虎。岷峨横抹西南坤,河池散关当北门。坚城高寨碍飞鸟,天兵百万方云屯。给军自古资巴蜀,接轸连樯转刍粟。正须将漕得其人,赋役平均军食足。三分才具超常伦,不独摛藻追渊云。究宣德意可预见,抉剔奸蠹苏疲民。

萧萧北风起,孤棹下江濆。暮客去来尽,春流南北分。萋萋御亭草,渺渺芜城云。相送目千里,空山独望君。

七年三度奉从容,今见吾惊大不同。云雾蟠胸蒸疾雨,雷霆挟笔驾长风。悬知文与意俱到,政要眼随心并空。度岭重参过庭学,归欤容更验新功。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南山雪色彻皇州,钟鼓声交晓气浮。鸳鹭簪裾上龙尾,蓬莱宫殿压鳌头。夕郎夜直吟仙掖,天乐和声下禁楼。赠答诗成才思敌,病夫欲和几朝愁。

淮水阔,楚山长。恨难量。不道愁离人独夜,更天凉。佳节虚过重阳。更篱下、拆尽疏黄。看取清溪三百曲,是回肠。

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如何平津意,尚想尘外踪。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喧幽趣颇异,出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