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

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
虚心闻地籁,妄意觅桃源。
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
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
山前雨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
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
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
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

作品评述

诗词:《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
虚心闻地籁,妄意觅桃源。
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
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

山前雨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
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
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
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

中文译文:

风吹动着空洞,山泉流淌在石门中。
虚心倾听大地的声音,妄想寻找桃源的乐土。
过往的客人很难写出好的诗,居住的僧人语言并不繁琐。
回到自己的居所,从瓶中得到冰雪,清冷地慰藉着我的心灵园囿。

山前的雨水将尘俗遮断,山上的仙风吹舞着松柏。
细小的龙鳞在乱石中生长,团团的羊角转动在空岩上。
冯夷窟宅并非高大的梁柱,抵御寇敌的车舆已经放下缰绳。
世事渐渐艰难,我想离去,永远跟随我的两个儿子,摆脱人们的非议和谗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李节推的作品,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境界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山水景物和表达自己的心境,展示了苏轼对自然和清静生活的向往。

首两句"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描绘了山洞中的风声和泉水的流淌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对清幽环境的渴望。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桃源的向往,但认识到这种妄想是无法实现的。

下半部分的描写,通过山水景物的对比,表达了苏轼对尘世烦扰的厌倦之情。"山前雨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形容了山前的雨水将尘俗与自己隔绝,而山上的仙风则让松柏摇曳如舞,展示了自然界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对比。

接着,诗人描绘了洞穴中的龙鳞和羊角,通过这些形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隐居的自由和与尘世的彻底分离。

最后两句"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表达了苏轼对世事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他的两个儿子一同远离非议和谗言。

《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对隐居山水之间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吹转动空洞,
泉水静静流入石门。
虚心倾听地之音韵,
妄想寻找桃源的乐土。
过客难以写出佳作,
僧人居住的言语简洁。
回到家中,从瓶中取出冰雪,
清冷地慰藉着文人的园囿。

山前的雨水隔绝了尘俗的世界,
山上的仙风舞动着松柏。
细小如龙鳞的生长在乱石间,
团团如羊角的旋转在空岩上。
冯夷所居非梁栋之宅,
车舆已不再用于御寇。
世事渐渐艰难,我欲离去,
永远跟随我的两个儿子,摆脱诽谤和中伤。

诗意和赏析:
《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是苏轼以山水为背景,表达自己隐居山林的愿望和对尘世繁华的返璞归真之情的作品。

诗的前两句"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描绘了山洞中风声和泉水声的动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声音的敏感,对清幽环境的向往。而接下来的"虚心闻地籁,妄意觅桃源"表达了对桃源乐土的无限憧憬,但作者也知道这种妄想是无法实现的。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山水景物的对比,表达了苏轼对尘世繁华的厌倦之情。"山前雨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形容了山前的雨水将尘俗与自己隔绝,而山上的仙风则使松柏摇曳舞动,呈现了自然界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洞穴中龙鳞和羊角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由与与尘世的彻底分离。

最后两句"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表达了苏轼对世事的艰难感到厌倦,他希望能够离开纷扰,永远与他的两个儿子一同摆脱别人的诽谤和中伤。

整首诗以山水景物为背景,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厌倦。这首诗词以婉约的笔调表达了苏轼内心的忧愁和对自然清静的渴望,同时也抒发了对世事繁杂的不满,寄托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风色一以变,林光反不禁。黄姑依淡月,白帝动清砧。万里无家客,孤灯独坐心。予行濡且滞,舟楫岂难寻。

绛帐何人拜马融,已应羞面见儿童。早知自照头颅丑。枉用文章杀李公。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西湖南北宝峰环,塔寺园亭碎点斑。不似北关门外看,更无一物涴青山

芙蓉苑里起清秋,汉武泉声落御沟。他日江山映蓬鬓,二年杨柳别渔舟。竹间驻马题诗去,物外何人识醉游。尽把归心付红叶,晚来随水向东流。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

实公同门英,论交二十载。赋诗多新语,亦足迈前代。偶与仙翁言,久别思一会。溪山入春明,花鸟亦相待。孤云本无期,行踪定何在。日暮倚东风,疏钟起天外。

梅花玉立雪尤禁,岁岁吹香伴细斟。日看篁车归戏彩,未夸荷橐已横金。水云生阅市朝事,砥柱不移丘壑心。德望益尊身暂退,他年乃听卫公箴。时事枰棋着固难,奕秋袖手却旁观。汉庭持论卑皋朔,洛社论年参潞韩。富贵无心来则受,行藏有道处之安。金笼放鸽徒夸诩,静处乾坤分外宽。

晚西寒雨湿黄昏,爱睡山僧已闭门。独自倚栏还独笑,男儿心事与谁论。

玉泉半潭冰,钓台万岳雪。汝往访客星,剩挟一磨衲。

腊后寒收,柳眼青归,梅花笑生。正阳和有脚,日边送暖,洪钧换轴,天上回星。试巧春盘,介眉春酒,生意从头乐意新。须知道,是东风近也,玉燕逢辰。举头阊阖开明。便稳驾轻车熟路行。向玉堂青琐,从容洒翰,长淮赤壁,谈笑麾兵。周洛犹尘,商岩未雨,天下苍生望太平。休盘涧,

晨具湖西饭,还家腹果然。怒风长擘席,急浪不鸣船。身觉青冥上,情留白鸟边。衰年端一快,整帽向云天。

一室元无斧凿痕,闲云四壁守孤猿。空山静阅古今过,不老乾坤是此门。

千年把号趁朝班,犹著青衫候晓关。冷甚高僧禅榻畔,清于寒露玉壶间。文章奇古源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师友平生能几许,又随征雁看湘鬟。

平湖花叶乱相撑,恰对幽斋小榻清。万绿浅深非作意,千红浓淡总无情。好观物态群嘉萃,从识乾元一理生。佔毕暇余时与玩,会予心处有谁评。

一声雷鼓兵风威,顷刻冲涛没钓矶。行客骇看银汉落,阳侯惊起玉山飞。蛟龙便尔争先化,鸥路荒然失所依。安得长竿入吾手,翩然东海钓鳌归。

夜中未成寐,邻歌闻所稀。想像朱唇动,仿佛梁尘飞。误节应偷笑,窃听起披衣。披衣曲已终,窗月存余晖。

山泉泻幽窦,塔铃摇天风;清音无时尽,静夜尤璁珑。嗟我走红尘,市声聒欲聋,多生耳根业,赖此一洗空。梦骑白凤皇,佩玉朝珠宫;觉来抚枕叹,月满草堂中。

残风落日蝉乱鸣,细履小园欣晚晴。投林倦鸟分螟色,满地落叶无秋声。卫尉一钱曾不直,阮郎几屐毕此生。三十六中第一策,脱却世故甘佣耕。

城东圣母坐莲台,大地众生正眼开。与佛同生嫌见佛,一身难作二如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