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作品评述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中朝鸾鹭自振振,
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
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
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
定如髯羽便超群。

诗意:
这是苏轼以“和子由”之名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子由善射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射箭的比喻,探讨了人才和能力的超越性。苏轼以自嘲的口吻,将自己与书生相提并论,认为能够破解难题的并非只有书生,就像勇猛的将领能够解决文学问题一样。他笑自己能够穿透箭靶,不靠像猿猴一样的长臂,而是依靠自己的技艺和努力。他思念着射箭的乐趣,渴望能够追逐军马,表达了对自由和辽阔空间的向往。最后,苏轼鼓励子由,认为他的身手和才华非常值得学习,定会超越常人,达到出类拔萃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以射箭为主题,通过比喻和对比,展示了苏轼对子由射箭技艺的赞赏和自嘲。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射箭的热爱和对个人能力的思考。

首先,诗中的“中朝鸾鹭”形容子由射箭时的神态,振振有神,展现了他的技艺非凡。接着,苏轼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边隅事情能被子由掌握的怀疑,这种反问增强了诗句的表达力。然后,他以“共怪书生能破的”来自我贬低,以对比将书生和将领的能力相提并论,突显了自己对射箭技艺的自豪和信心。

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以自嘲的方式描述了自己的射箭技巧。他笑自己能够穿透箭靶,不靠像猿猴一样的长臂,而是依靠自己的技艺和努力。这种自嘲和自信的结合,展示了苏轼对自己才华的认可。

最后,苏轼鼓励子由,赞赏他的身手和才华,认为他定会超越常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这种鼓励和认可,既是对子由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人才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射箭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它既是对子由的赞美,也是对人才和能力的思考,充满了自嘲和自信的情感,表达了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对射箭的艺术和技巧的赞美,苏轼探讨了人才和能力的超越性,同时也展示了自嘲和自信的情感。这首诗在形式上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以及反问和自嘲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生动有力。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对射箭技艺的赞美和对个人能力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自由和追求卓越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拟作惟扬数月留,西风劝我买归舟。功名得失千年梦,豪杰穷通万斛愁。黄菊已花休峦酒,青山何处不登楼。渔翁自倚船篷睡,一任男儿白尽头。

昔年栖险人何在,仿佛楼台杳霭间。事去长空飞鸟没,时清宴坐一僧閒。霜秋石壁黄金树,月夜云涛碧玉湾。杖策时来访奇绝,渔樵幽兴自相关。

年来三十过平头,笑却周郎却自羞。但得小乔歌一曲,未须辛苦向荆州。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洛北去愁远,淮南归梦阑。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更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我爱韩亭好,文公像逼真。音容虽已往,英概恍如新。

驾鹤乘鸾归紫府,仙凡从此不相干。要传当日飞升事,收拾遗衣为结坛。

促驾难求马一寻,行缠快走任山深。上方首入文公谒,小语能披逸少襟。三尺盆池清照影,五更窗月默传心。更烦细看门前水,昔日西流何似今。

力为君王乞得州,补天示了石学心。人才自係国轻重,吾道亦关公去留。殿角才辞槐影日,船头便转荻花秋。竞夸祖账都门外,谁识眉攒杜甫愁。

门外海涛奔铁骑,槛前山背拥金鳌。

丈夫素所学,致主齐羲轩。恨无同志人,徒欲起九原。痛哭惊世俗,著书成空言。岁月去衮衮,吾其死空村!

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舟楫,烟浪拍天浮。喜见紫芝宇,儒雅更风流。气吞虹,才倚马,烂银钩。功名年少余事,雕鹗几横秋。行演丝纶天上,环倚玉皇香案,仙袂揖浮丘。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

手种庭前安石榴,开花结子到深秋。可怜枝叶从人折,尚有根株为客留。枳枸悲风吹白日,苕华高影隔青丘。坏垣蟋蟀知离恨,长夜凄凉吊独愁。

忙郎痴*,不识人抬。狂图捏怪胡来。执戆无智,空恁乱觅胡猜。口急虚脾厮*,斗无明、驰骋奇乖。强作坏,把他人障闭,自己沉埋。若悟天机指诀,叩玄关一击,宝洞门开。玉姹金婴出入,左右相偎。自然阴阳匹配,向空中、产个仙胎。真人显,越鳌宫日殿,恣意徘徊。

追忆宫端旧典刑,三贞况复是难兄。岂惟门户生光彩,直使朝廷列姓名。烟海乘桴谁可夺,天风反火报尤明。虽云弟娣相从去,自有英灵凛若生。

不学逾垣与闭门,诛茅先卜远人村。钓鱼矶在平如席,坐对青山无一言。

谷雨郊园喜弄晴。满林璀璨缀繁星。筠篮新采绛珠倾。樊素扇边歌未发,葛洪炉内药初成。金盘乳酪齿流冰。

相君东合冒寒开,朔雪贪随乐事来。腊信未通先漏洩,台光欲近却迟回。势轻漫拟凌歌袖,片小才能缀酒杯。寂寞相如孤客在,定应授简属邹枚。

大奴担簦挈壶餐,小奴笼鸡约孤犭屯。雪斑鹿前双婉娈,水云牯背三温黁。中有玉立而长身,幅巾野服为何人?云是永明之隐君,身有黑子七星文。自从夜读《葛洪传》,便觉白日生青云。解冠径挂神武门,蜜灵尚拜君王恩。句容洞天元第八,茅家弟兄遁秦腊。飞宫三接十二楼,下听华阳海

高槛凉风起,清川旭景开。秋声向野去,爽气自山来。霄外鸿初返,檐间燕已归。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