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末近现代初祝廷华的《消寒五集曹远老命题拈得清字儗循旧例赋诗分赠二十三首(其二十二)结意》
拼音和注音
hé shuò cháo wén jǐng , píng jīn yè shù y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平津:坦途;大道。古地名。汉时为平津邑,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旧时北平今北京﹑天津的并称。
河朔:1.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2.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
祝廷华
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原诗
河朔朝闻警,平津夜戍营。
将军空健饭,壮士枉长缨。
烽火夷三省,流亡满四纮。
吾侪都爱国,揽辔志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