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公所蓄石屏

石中枯木双扶疏,粲然脉理通肌肤。
剖开左右两相属,细看不见毫发殊。
老樗剥落但存骨,病松憔悴空留须。
丘陵迤逦山麓近,云烟澹ъ风雨余。
我惊造物巧如此,刻画琐细供人须。
公家此类尚非一,客至不识空嗟吁。
案头紫云抱明月,床上寒木翻饥乌。
赋形简易神自足,鄙弃笔墨嗟勤劬。
天工此意与人竞,杂出变怪惊群愚。
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作品评述

《欧阳公所蓄石屏》是一首宋代苏辙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石中枯木双扶疏,
粲然脉理通肌肤。
剖开左右两相属,
细看不见毫发殊。
老樗剥落但存骨,
病松憔悴空留须。
丘陵迤逦山麓近,
云烟澹翳风雨余。
我惊造物巧如此,
刻画琐细供人须。
公家此类尚非一,
客至不识空嗟吁。
案头紫云抱明月,
床上寒木翻饥乌。
赋形简易神自足,
鄙弃笔墨嗟勤劬。
天工此意与人竞,
杂出变怪惊群愚。
世间浅拙无与敌,
比拟赖有公新书。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述一幅名为《欧阳公所蓄石屏》的艺术作品为主题。诗人苏辙赞叹这幅石屏的细腻之处,它刻画的是一棵干枯的树木,树干上的纹理通达肌肤,左右两侧切开后却看不到任何差异之处。树上的老樗已经脱落,只剩下骨架,松树因病憔悴,只留下几根树须。这幅石屏描绘的是群山连绵、云烟弥漫的景象,仿佛在风雨中余留。诗人感叹造物主的巧妙,能够刻画出如此细致的琐碎之物,供人细看。然而,这样的艺术作品并不只此一件,公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珍品,客人来到这里都会感叹不已。案头上是紫云环绕明月,床上的木头被寒风吹动,饥饿的乌鸦扑食其中。这种艺术作品的形式简单却具备丰富的神韵,令人不禁怀疑辛勤努力下的笔墨的价值。天工的意图与人竞争,创造出各种变幻怪异的形态,令愚昧的群众感到惊讶。在世间浅薄愚昧的人们中,很难找到与这种艺术作品相媲美的存在,只能通过公家的新书来进行类比。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一幅艺术作品为中心,展示了苏辙对这幅石屏及其他艺术作品的赞叹之情。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对比和描绘,通过对树木、山水、天空等元素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欣赏和对造物主智慧的赞叹。诗中还暗含对世俗浅薄的批判,认为在愚昧的群众中,很难找到与这种艺术作品相媲美的存在。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隐含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苏辙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世俗之表浅的不满。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明快,语言流畅,用意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创造之美和艺术的讴歌,同时也暗示了对社会浅薄和庸俗的批判。诗词中的意象丰富,用词精确,给人以细腻、锐利的感受。

这首诗词赋予了石屏以生命和灵性,以一棵干枯的树木为主题,描绘出它的纹理、质感和形态,展示了艺术的力量和创造者的智慧。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艺术的钦佩和对人类智慧的赞叹。诗词中的对比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传达出对世俗浅薄和庸俗观念的不满。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世俗的界限,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赞赏。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艺术追求的态度和理念,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观察和批判精神。在诗词的结尾,诗人用公家的新书作为比喻,暗示了在愚昧的世人中,很难找到真正具备艺术价值的作品。整首诗词通过对艺术和社会的对比,呈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对艺术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词《欧阳公所蓄石屏》以细腻的描写和隐含的批判展现了苏辙对艺术的赞美和对社会浅薄的不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创造之美和艺术的讴歌,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浅薄和庸俗观念的批判。这首诗词在语言上精炼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别酒为谁香,春官驳正郎。醉经秦树远,梦怯汉川长。雨过风头黑,云开日脚黄。知君解起草,早去入文昌。

几千万碧绿琉璃,中有一圆光照之。更好一物可与对,部勒星宿光陆离。忆昔看月大江头,天地中间风吹衣。凡客无缘相宾主,独携杯酒独吟诗。只今千门万户闭,良夜京华无人知,似我快活更有谁。故山今宵月更奇,明日懒人真个归。

尺帛无长裁,浅水无长流。水浅易成枯,帛短谁人收。人生取舍间,趋竞固非优。旧交迹虽疏,中心自云稠。新交意虽密,中道生怨尤。踟蹰复踟蹰,世路今悠悠。主人饮君酒,劝君弗相违。但当尽弘量,觞至无复辞。人生百年中,会合能几时。不见枝上花,昨满今渐稀。花落还再开,人老

云涧之癯,有诗盟未了,鸥泛江湖。一官直为仙耳,不受尘驱。高情逸韵,自兰亭、已后都无。准拟画、剡舟夜雪,与君相对成图。半竹苔寒如此,问谁欤来者,鹤伴熏炉。何如贮之天上,风露冰壶。江南春早,想梅花、不肯欺吾。疑便是,孤山之北,水香月影林逋。

壮志蹉跎隐事差,瓣香稽首向南华。岁收别业无千绢,晨起斋厨止一麻。麦饭何妨荐寒食,榆钱元不济贫家。金瓶烂熳簪姚魏,谁问幽兰涧底花。

此君写影道机熟,犹记涪翁诧子舟。谁信红衣万钧笔,拟分此派嗣湖州。

掩室摩竭,正令已行。杜口毗耶,全机脱略。更来开口,犹欠三拳。拟欲吞声,不消一钁。

授衣念祖节,阖棺伤故人。故人昔送我,把酒湍水滨。只道後期易,岂知无会因。死生意不及,欲语鼻先辛。既乏羡门术,安得如松筠。寒暑更数十,应亦同埃尘。

夫君在边戍,妾身守孤帏。欲往备纫栉,不如频寄衣。衣到恐迟迟,不到妾不知。欲知衣到无,明年鸿雁归。

贬剥诸方真净老。顶门眼正形枯槁。一点深藏人莫造。由来妙。光明煊赫机锋峭。

江城寒角动,沙洲夕鸟还。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轻阴小雨夜连晨,中使传呼散紫宸。天气薰蒸疑作暑,风光回转欲留春。班分辇道花迎佩,仗出宫墙柳映人。独喜联镳归去早,六街消尽马蹄尘。

龙墀射策三千字,未抵胸中十万兵。远大无过为将相,文章争似立功名。当今天下几豪杰,独数君家两弟兄。世事从横人事左,未知何以措升平。

此去非关兴,君行不当游。无因两处马,共饮一溪流。

溪山晴色妍,桃李春意賸。野服乌角巾,郊游偶乘兴。同行皆好宾,乐此境物胜。古寺临清潭,鸣泉落危磴。孤亭上云雨,木末渺难认。林深行渐迷,谷虚语相应。阴壑号悲风,悬萝碍飞镫。扫花坐寒石,意与幽事称。崖巅记曾游,藓湿墨痕凝。登高浩怀古,岁月如堕甑。百年几朝昏,今昔

欲寄乡书过雁稀,家山长在梦中归。天连楚泽波声远,雪暗交河树影微。每听邻鸡驰晓骑,多乘残月着朝衣。与君退直归偏晚,把酒相看对夕晖。

吴地繁华半劫灰,故山秋远梦频回。琵琶亭老春风棹,桑落洲寒夜雨杯。岁月悠悠人几换,关河渺渺雁空来。酒酣欲寄登临眼,黄叶斜阳满废台。

风急夜窗鸣,暗知庭下积。晓幔忻以卷,虚堂睡成癖。飘颻初萦林,凌乱欲侵席。拥扉人莫扫,何似袁家宅。

雨帘高卷。芳树阴阴连别馆。凉气侵楼。蕉叶荷枝各自秋。前溪夜舞。化作惊鸿留不住。愁损腰肢。一桁香销旧舞衣。

空园几本芙蓉树,蕊渐红时又出来。却向秋风山路上,别人池馆看花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