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君俞三诗时在山下

西陵大火流,南融已颓征。
凉风拂庭树,槭槭起秋声。
遥夜抱膝坐,耿耿河汉明。
岂无尊中酒,非君谁与倾。

作品评述

《次韵君俞三诗时在山下》是宋代李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陵大火流,南融已颓征。
凉风拂庭树,槭槭起秋声。
遥夜抱膝坐,耿耿河汉明。
岂无尊中酒,非君谁与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李复在山下思念君俞三的情感,描绘了山下的景色和内心的愁思。诗人通过描写西陵大火和南融已颓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乱和动荡时期的忧虑和悲伤。凉风拂过庭院的树木,槭叶发出秋天的声音,给人一种寂静和凄凉的感觉。夜晚遥望天空,杂沓的星河熠熠生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人表达了对君俞三的思念之情,渴望与君共饮美酒,倾诉心中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对时代乱象的忧虑。诗人运用自然景色的描绘,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色相融合,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表达力。西陵大火和南融已颓的景象,象征着动荡和战乱的时代,给人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感觉。凉风拂过庭院的树木,槭叶起舞,表达了秋天的凄凉和离别的情绪。夜晚的星空下,诗人孤独地坐着,仰望河汉,表达了对君俞三的思念和渴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酒的向往,以及对君俞三的倾诉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李复对动荡时代的担忧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运用自然景色的意象,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诗词推荐

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漫漫一川横渭水,太阳初出五陵高。王屋南崖见洛城,石龛松寺上方平。半山槲叶当窗下,一夜曾闻雪打声。

宿卫登环尹,荣思四十春。威名传瀚海,功烈上麒麟。却敌凝山岳,临机妙鬼神。中兴奉朝请,劳旧总无人。

月落参横兴已空,鉴湖清浅夜推篷。消磨不尽惟豪气,犹在疏花淡墨中。

打破剑门关,未死先辞世。书偈自涂糊,白把骊珠碎。口款细供通,自首原其罪。木人歌舞石人悲。声遏行云,雁序分,影落千峰外。

七年逢四潦,苟活到于今。每值月离毕,难逢木守心。江兼湖共满,忧与恨俱深。万顷青身没,田家泪湿襟。

智断坚刚,奋心决烈,便透玄关。把杀人手段,轻轾拈出,活人刀子,慢慢教看。一剑当空,万缘俱扫,方信道瞿昙即老聃。玄夙播,看春生寒谷,觌面慈颜。从他雪覆千山。那突兀孤峰青似蓝。况击竹拈花,都成骨董,扬眉瞬目,也是*顸。劫处风光,日前荐取,擘破面皮方罢参。如何是

合抱庭槐已是奇,何年春色长孙枝。主张莫使随薪槱,会见繁柯偃盖时。

伟哉大法师,逢难转坚牢。不因登绝顶,争见白云高。

初插玉梳小,徐妆粉额新。乌啼风露冷,娥始现全身。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肉。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

本因累土作层台,巧匠俄为阜堆。碧落界边将塔对,苍芜断处送山来。状成一段林峦胜,欠得几株松桂栽。夕照未沉明月上,倚阑正尔可徘徊。

仙人剪水银河边,仙风吹散花联翩。明星撩乱入我眼,风紧一阵随天旋。如今谁卧剡溪雪,如今谁访山阴船。古人气韵不可见,晓来对此空悠然。檐前未觉眼界豁,临眺忽忆楼居仙。若为留得数玉树,六月绕屋生清妍。

相逢都说在天涯,禄似蝇头舍似蜗。画角楼前皆郭外,虚棚竹上是人家。草深正恐鹿为虎,日暮渐迷鸥与鸦。老子岂知差别相,高眠饱看荔枝花。

崷崒空城烟,凄清寒山景。秋风引归梦,昨夜到汝颍。近寺闻钟声,映陂见树影。所思何由见,东北徒引领。

廿载谁询独处情,翛然江郭养余清。老颜照水同梅瘦,短发临风斗雪明。寒雁联行轻落渚,晚鸦结队远归城。匆匆岁暮相思切,又辱沙塘折简行。

数卷新游蜀客诗,长安僻巷得相随。草堂雪夜携琴宿,说是青城馆里时。

圣朝宽诏下龙墀,尽放累臣脱患羁。痛失长沙贾谊舍,空存潮海退这祠。孤忠元自轻生死,白骨宁知问去归。万里江山丹旐返,悲风一掬波动沾衣。

秦士多豪侠,未君久遁名。青山对高卧,白首喜论兵。气古时难合,诗精格入评。公车不久召,归袖夕风生。

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仄足行鸟道,势欲抟青冥。仙事虽渺茫,幽讨未忘情。高秋八月后,择胜来经行。黄冠两三人,淡然亦忘形。烟霞到几席,爽气来户庭。瘦笻閒指点,老瓦同注倾。惭非换鹅手,不敢

见说洞庭无上路,春游乱踏五灵芝。含桃风起花狼藉,正是仙翁棋散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