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作品评述

诗词:《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山头有路接无尘,
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
三三两两看游人。

中文译文:

山头上有一条无尘的小路,
我想找到王孙试着问一下路。
往上一瞥,苍崖高处可见,
几个三三两两的人在游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中的一首。诗人以游武夷山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游玩的观察和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山头上的一条无尘小路,这里的“无尘”可以理解为清净、幽静的意象,暗示着这是一个避世的地方。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遇到一个王孙(可能指高贵的人)来询问路程,这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逃避和对纯净、高贵事物的追求。

然后,诗人往上一瞥,看到了苍崖高处的景色,这里的“苍崖”给人一种险峻、高大的感觉,与前面的无尘小路形成鲜明对比。高处的景色可能是指山峰、峭壁等自然景观,也可能指人们在高处游玩的情景。

最后两句描述了游人的情景,他们以三三两两的形式出现,可能是指不同的游客或者游行的队伍。这里的“三三两两”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也体现了武夷山作为旅游胜地的繁荣景象。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景色和游人的情景,通过对山、路、游人等元素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高贵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景物描写相融合,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然美的领悟。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返耕意未遂,日夕登城隅。谁道山林近,坐为符竹拘。丽谯非改作,轩槛是新图。远水自嶓冢,长云吞具区。愿随江燕贺,羞逐府僚趋。欲识狂歌者,丘园一竖儒。

南园虚夜月,风景罢登临。巩洛成陈迹,青齐入苦吟。升沉凋壮节,匡济负初心。薄宦容身得,宁辞雪满簪。

百日全家药裹间,不论风雨不开关。篱边秋水愁中路,郭外春湖梦里山。时倚瓶花滋起色,漫悬梁月见衰颜。南村剩客如相忆,好就茅斋一宿还。

为虏为王尽偶然,有何羞见汉江船。停分天下犹嫌少,可要行人赠纸钱。

孑孑归樯五两斜,浮云尽处是京华。不随东鲁人浮海,正似新丰犬识家。笏首新荷寻珥笔,腰间故印解垂緺。多年蹇足蹒跚甚,却畏丹泥九墄赊。

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海峤新辞永嘉守,夷门重见信陵君。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幸遇甘泉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池边月影闲婆娑,池上醉来成短歌。芙渠抵死怨珠露,蟋蟀苦口嫌金波。往事向人言不得,旧游临老恨空多。松醪作酒兰为棹,十载烟尘奈尔何。

火急寻师指水金,依时用火采浮沉。九回照见如来相,一纪方开处士心。虎驾辄翻铅易就,龙车推转汞难禁。自从饮著醍醐酒,便觉身居紫府深。

送春待晓。春是五更先去了。我醉方知。春正怜伊怕别伊。留君不可。归到海边方忆我。做尽花归。欲赠君时少一枝。

杰阁青红天半倚。万里归舟,更近阑干舣。木落山寒凫雁起。一声渔笛沧洲尾。千古文章黄太史。虱虱高风,长照冰壶里。何以荐君秋菊蕊。癯瓢为酌西江水。

我皇膺运太平年,四海朝宗会百川。自古几多明圣主,不如今帝胜尧天。

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已下共缺十八行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

长松撼空风怒号,门前大水推断桥。山中坐雨六十日,不知野草如人高。今晨出门天气好,眨眼忽惊春事老。杨花散作雪满溪,送客俄然动怀抱。金陵六朝古帝都,古时风景今何如?珊瑚无根土花碧,露团玉树生流珠。江上无人隔尘土,丹凤不来孤燕语。上人脱洒无滞留,抵用登临重怀古。

独立凭危阑,高低落照间。寺分一派水,僧锁半房山。对面浮世隔,垂帘到老闲。烟云与尘土,寸步不相关。

孤渚凝寒睇,斜风看乱飘。已狂难自定,初泊不胜娇。白向水边断,轻来衣上消。更愁清梦觉,篷底听萧萧。

湖上飞来小祝融,群青在侧一居中。何当容众常相下,不必称孤触自雄。

伊川不到十年间,鱼鸟今应怪我还。浪得浮名销壮节,羞将白发见青山。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却到谢公题壁处,向风清泪独潺潺。

湖面层收雨露开,浪声千里急奔雷。草迎云梦秋光去,帆带衡阳晓色来。帝子不归林叶下,楚魂堪吊暮鸿哀。羁游到此偏增感,况悼长沙放逐才。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环回不得不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歛勤人功。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於农。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於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