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

恨不灭除令瓦碎,百计千方来逞怪。
熙怡端坐古峰头,设若归依还自拜。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憎恨与对正道的坚守,同时融入了对自身修行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恨不灭除令瓦碎,
百计千方来逞怪。
熙怡端坐古峰头,
设若归依还自拜。

译文:
无比痛恨邪恶势力,希望将其彻底消灭;
用种种方法去应对怪异的现象。
安详地坐在古老的山峰之巅,
若能归依正道,将自己融入其中。

诗意:
这首诗以激烈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邪恶势力的憎恨之情。他渴望将邪恶彻底消灭,以百般计策和千方百计来对抗邪恶的势力。与此同时,他也在深山古峰之巅端坐,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他希望能够回归正道,真诚地融入其中,追求心灵的救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邪恶与正道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追求。作者表达了对邪恶的强烈愤怒和对正道的渴望,希望能够以各种方法来对抗邪恶的势力,将其消灭。与此同时,他选择在古峰之巅静坐,以平静心境,思考自己的修行之路。他希望自己能够真诚地回归正道,摆脱邪恶的纷扰,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

这首诗词融合了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在修行的追求,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又展示了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以简洁而深邃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对善恶、道德与内心自省的思考。同时,通过描绘山巅的静谧景象,给人以一种超越尘嚣的感觉,让人们感受到宁静与心灵的净化。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东生定西归,月岂不识路。何须债长庚,夜夜引行步。星住月不行,星行月不住。无人问阿娣,此事竟谁主。不知听金蟆,无乃由玉兔。来夜偷此星,看日归何处。

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嵘。锁却闲门出,随他骏马行。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愁见天街草,青青又欲生。

郡有宣公集,焚香手自繙。要酬民所望,须践祖之言。牛岂嫌途坦,鱼那厌水浑。不将渔废牧,亦足报君恩。

男儿心事少陵诗,不与英雄说又谁。衰鬓未甘无用处,壮怀图见太平时。休惭夜雨挑寒灺,喜听春枰改旧棋。一信暖风花万蕾,孤根应发冻梅枝。

齐安孤起宋兴前,光宅相仍一水边。蜂分蚁争今不见,故窠遗垤尚依然。

愧向尊前说报恩,香残玦黛浅含颦。卿自无言侬已会,湘兰天女是前身。

水旱尧汤有,行天数可推。圣君得贤相,翻是太平时。

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说经看月喻,开卷爱珠连。清净遥城外,萧疏古塔前。应随北山子,高顶枕云眠。

王室之懿,文山之客。持此寸心,千古忠赤。

吾尝评论齐物,未知彭殇孰贤。蒙庄略晓些子,分别小年大年。

桃李得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少日同怀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朱丝竹绝桐薪韵,黄土生埋玉树枝。 生老病余吾尚在,去来今际子先知;当时欲印槌机事,可解中宵入梦想。

市井三墩北,招提百丈东。晴云披叆叇,寒日弄瞳曨。滴沥林梢雨,凄凉盖影风。我惭追骥足,策蹇走巴僮。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怜君近南住,时得到山行。

春欲来,每日望春门早开。黄衫白马带尘土,逢著探春人却回。御堤内园晓过急,九衢大宅家家入。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光风暾暾蝶宛宛,绕树气匝枝柯软。可怜寒食街中郎,早起著得单衣裳。少年即见春好处,似我白头无好树。

乘兴寻幽不怕寒,喜将山水雪中看。等闲哦出西湖句,自有清新上笔端。

芳信来相续,同心远更亲。数重云外树,不隔眼中人。梦寐花骢色,相思黄鸟春。更闻公干病,一夜二毛新。

胜负无常数,先观曲直知。隐然壮吾国,孰改敌王师。致讨皆声罪,徂征必有辞。一言明逆顺,大势决雄雌。缟素炎图定,包茅霸业基。后儒喜穿凿,妄意说升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