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世上多虚饰,方知一切心。
不群终是异,僻学古同今。
逸士宽怀释,为官理道深。
移时非独见,今我思沈吟。

作品评述

诗词:《缘识》

译文:
世上众多虚饰,
方知一切内心。
与众不同最终是独特的标志,
我追求古代的学问却与当今并行。
超然自逸的士人胸怀广阔,
作为一名官员,我深谙治理之道。
时光流转,我并非孤独的见证者,
今天,我沉思默念。

诗意:
《缘识》这首诗表达了宋太宗对世俗伪装的看法,以及他追求独特个性和古代学问的态度。诗人认识到人们经常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和真正的了解,才能洞察一个人的真实本质。他坚持追求与众不同的道路,认为个体的独特性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他对古代学问的追求并不与当代的思想观念相冲突,而是将过去的智慧与现代的见解相结合。作为一位官员,他深知治理之道,同时也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和广阔的胸怀。诗人通过对时光流转的感悟,认识到自己并不孤单,与历史和现实共同书写着人生的篇章。当下,他陷入了深思和默思之中。

赏析:
《缘识》表达了宋太宗对真实性、独特性和学问的追求,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君主和文人的思想态度。诗中的虚饰和内心的真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呼应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坚持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表达了对个体独立性的认同和尊重。他追求古代学问,并将其与当代思想相结合,体现了对传统智慧的珍视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作为一位官员,他不仅懂得治理之道,也能保持超然的姿态,展现了他的胸怀和智慧。诗人对时光的流转有着深刻的感悟,他意识到自己并不孤独,与历史和现实共同构成了人生的经历和思考。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出诗人的思考与内心的独白,引发读者对于真实与虚幻、传统与现代、个性与群体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诗词推荐

胸中消息千年历,舌底穷通一世人。试把五行推测看,广文官冷几时春。

平时漫诧跳梁去,末势宁逃死弃如。但遣鲸鲵绝吞噬,茫洋春泽尽嘉鱼。

阀阅盛山西,朱门扬戟衣。雅知名教乐,深笑宴游非。一室琴书隘,三年园圃稀。民时论事业,肯复让轻肥。

细莎村路绕山斜,涧水西头一两家。桑柘叶干鸠雨歇,茅檐索索响缫车。

天推鲁仲尼,周游布典坟。游遍七十国,不令遇一君。一国如一遇,单车不转轮。良由至化力,为国不为身。礼乐行未足,邅回厄于陈。礼乐今有馀,衮旒当圣人。伤哉绝粮议,千载误云云。

制荷衣。傍山窗卜隐,雅志可闲时。款竹门深,移花槛小,动人芳意菲菲。怕冷落、萍洲夜月,想时将、渔笛静中吹。尘外柴桑,灯前儿女,笑语忘归。分得烟霞数亩,乍扫苔寻径,拨叶通池。放鹤幽情,吟莺欢事,老去却愿春迟。爱吾庐、琴书自乐,好襟怀、初不要人知。长日一帘芳草,

雨声俄混雪声乾,混泞林堂一到难。藉使玉肌无冻粟,可能独自过春寒。

菖蒲酒满劝人人,愿年年欢醉。偎倚。把合欢彩索,殷勤寄与。

摇头摆尾赤梢鳞,彻底无依解转身。截断舌头饶有术,拽回鼻孔妙通神。夜明帘外兮风月如昼,枯木岩前兮花卉长春。无舌人,无舌人,正令全提一句亲。独步环中明了了,任从天下乐欣欣。

门外铺寒水,墙头立好山。先生忘势利,高隐寄中间。凫鹜应同乐,烟云已共闲。几时能少暇,携酒到松关。

避地依真境,安闲似旧溪。干戈百里外,泉石乱峰西。草瑞香难歇,松灵盖尽低。寻应报休马,瓶锡向南携。

月娥昨夜江头过。把素衫揉破。冷逐晓云归,留与东风,吹作千千朵。云残香瘦春犹可。玉笛愁无那。倚著画楼人,且莫教他,吹动些儿个。

草菜可食,总名曰疏。品题有圃,树艺有书。衡纵町畦,周绕屋庐。缭以樊垣,经父沟渠。晨出抱瓮,夕归荷锄。有蔓必薅,有蝗必驱。风披雨沐,日暄露濡。穉甲怒生,嘉苗蔚敷。芥薑杞菊,韭薤蒜葫。薇蕨藜藿,瓜瓞匏瓠。楮鸡桑鹅,箨龙棕鱼。马齿鹿角,鼠尾虎须。薯蓣蔓菁,杜蘅蘼

轻重之衡,妍媸之鉴。堂堂类而莫齐,的的混而不滥。身世闲闲,情田淡淡。秋水澄澄,江鸥泛泛。一点彻底兮丛林渊源,万化夤缘兮葛藤枝蔓。

浑成空教立。元始正图开。赤玉灵文下。朱陵真气来。中天九龙馆。倒景八风台。云度弦歌响。星移空殿回。青衣上少室。童子向蓬莱。逍遥闻四会。倐忽度三灾。

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归洛寄尹张从恩,时蝗适至)到此今经三纪春。(《洛阳》,并见《纪闻》)

才过虹桥渡,漫山皆紫泥。鸥边秋水落,牛背夕阳低。酒向污樽饮,诗从板壁题。江郎在何许,灵石与天齐。

雪开瑶径。素蕊迎春影。楼上玉声三弄定。无奈幽香翻阵。凌晨不事铅华。化工却付春花。流水残阳江上,清随月色低斜。

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

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两度六朝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犹嫌数骑傅书札,剩喜千山入肺肠。到得前头上船处,莫将白发照沧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