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后溪翁七夕月下闻笛

绛河垂地七襄回,弦月无云半壁开。
何处笛声传《折柳》,满庭秋气飒苍苔。
遥疑灵鹊桥边落,暗度穿针席上来。
莫遣天孙闻此曲,欢情离恨正难裁。

作品评述

《和黄后溪翁七夕月下闻笛》是明代黄克晦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七夕夜晚的情景,诗人在月下听到了笛声,引发了他对离别和思念的感慨。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绛河垂地七襄回,
弦月无云半壁开。
何处笛声传《折柳》,
满庭秋气飒苍苔。
遥疑灵鹊桥边落,
暗度穿针席上来。
莫遣天孙闻此曲,
欢情离恨正难裁。

诗意和赏析:
诗人首先描述了绛河纵横流淌的景象,暗示了离别的主题。接着,他描绘了一轮明亮的弦月悬挂在天空,月下的世界一片开阔。在这个时刻,诗人听到了笛声,曲调是《折柳》,这使他回忆起离别的情景。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在空气中飘荡,满庭萧瑟,苍苔满地,烘托出离别的忧伤情绪。他遥望着灵鹊桥,不禁联想到牵引七夕恋人的鹊桥,然而此刻却只有寂静和离散。他暗自穿越了针尖般细微的障碍,来到了思念之地。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这首曲子不要被天孙(织女)听到,因为它唤起了欢乐和离别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此难以排遣和割舍。

这首诗通过对于七夕夜晚的描绘,以及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景物和音乐的象征,将离别和思念的情绪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离合和情感纠葛的共鸣。

诗词推荐

狂歌击碎村醪盏。欲舞还怜衫袖短。身如溪上钓矶闲,心似道旁官堠懒。山中有酒提壶劝。好语多君堪鲊饭。至今有句落人间,渭水西风黄叶满。

尘暗朔风急,雨淫晨景昏。尤心长似捣,欲语吐还吞。持底舒天步,云何塞乱源。执官饧里鸩,名节贵与番。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当年辟谷炼仙丹,召雨呼雷譬似闲。四海有人膺宝籙,笑携筇去鹤鸣山。

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花落烟江口,青苎新槽酒。索寞辞官资,还家奉眉寿。

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槁照不灭。方定之时慧在定,定慧寂照非两法。妙湛总持不动尊,默然真入不二门。语息则默非对语,此话要将周易论。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高门儒效许谁同,秀气于今照演峰。家学一椿连五桂,地灵两剑化双龙。三人衣钵清名接,累世簪缨庆事重。彼茁孙枝更林立,不须万户羡侯封。

高台高高画角雄,五更初发寒城中。寒城北临大河水,淇门贼烽隔岸是。长风送过黎阳川,我军气雄贼心死。羁人此夜寐不成,万里边情枕上生。乍似陇头戍,寒泉幽咽流不住;又如巴江头,啼猿带雨断续愁。忽忆嫖姚北征伐,空山宿兵寒对月。一声老将起,三奏行人发;冀马为之嘶,朔云

数椽败屋几车书,林下生涯亦有余。为爱流光贪取静,小成韵事莫教虚。轻鲦出水堪垂钓,啼鸟催耕或过庐。偶接农谈欣卜岁,渐捐车服近梨锄。

近县多过客,似君诚亦稀。南楼取凉好,便送故人归。鸟向望中灭,雨侵晴处飞。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

緼袍敌狐裘,晚饭可当肉。讳穷竟未免,岂不爱储蓄。嗜利颡有泚,恐愧王承福。财固祸之媒,越乡忌怀玉。君看座右器,已满即倾覆。圣贤用功处,清心而寡欲。于世淡无求,乃能实其腹。谁令人青衫,失策混流俗。黄子振鹭姿,笔力扛百斛。笑人龟手药,欲售先聚族。知予颇清苦,应物

大哉观自在,善观诸音声。而於诸音声,不作音声见。是见亦寂灭,亦无寂灭者。由来离众苦,处处得解脱。分身十方刹,救度於一切。然於救度中,而无救度想。如春在百花,不分长短枝。又如月在水,不分大小器。寻声随所念,平等获利益。是三十三应,十四无畏法。量方便大门,一一

霎脚如龙爪,空中挟雨来。何关风伯事,欲到却吹回。

春候半寒温,维舟淮上村。长林补山豁,青草际潮痕。久厌浮家役,重招去国魂。禅房欲舒写,烟雨促黄昏。

临路深怀放废惭,梦中犹自忆江南。莫言塞北春风少,还胜炎荒入瘴岚。

蟾宜天地静,三五对阶蓂.照耀超诸夜,光芒掩众星。影寒池更澈,露冷树销青。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

家临清溪水,溪水绕盘石。绿萝四面垂,褭褭百馀尺。风泉度丝管,苔藓铺茵席。传闻颍阳人,霞外漱灵液。忽枉岩中翰,吟望朝复夕。何当遂远游,物色候逋客。

高馆百余仞。迢递虚中亭。文幌曜琼扇。碧疏映绮棂。

江光开初霁,山云未全敛。轻烟尚栖花,积雨犹在藓。携屐遵回麓,援萝上修岘。环林何透迤,磴道几回转。游心自忘罢,策足乃知蹇。含章乐丘园,耽隐易台铉。顿使昔念舒,乃得今抱展。将寻出世人,一往不复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