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词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作品评述

《绝命词》是清代袁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赋性生来本野流,
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
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
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
村犬何须吠不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豪迈洒脱的野流人生活的情景。诗人以自己为主人公,表达了不愿受世俗拘束的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他手提着竹杖,穿过通州,迎着残月的微光,用饭篮向黎明前的日月致敬,用歌板在秋风中唱出深秋的意境。他以自己的双脚踢开尘世的路途,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过去和现在的痛苦和忧愁。现在他不再接受世俗的怜悯和同情,就像村庄里的狗不需要无休止地吠叫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的描写和对自由的追求,表达了诗人袁枚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首先,诗中的野流形象象征着袁枚对传统束缚的抗拒和对独立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手提着竹杖,自在地行走在通州,形象鲜明地表达了他不愿拘泥于固定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其次,诗中的意象描绘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境界。在黎明前的残月下,他用饭篮向晨曦致意,用歌板吟唱秋风,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最后,诗末表达了诗人不愿受到世俗压迫和无谓指责的态度。他以自己的双脚踢开尘世之路,肩负起古今的忧愁,表明了他不再接受嗟来之食,不再理会村庄里的狗的无谓吠叫,彰显了一种超然和洒脱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袁枚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抗拒,展示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通过对自然、内心和社会的审视,他追求一种超然和自由的境界,表达了对传统束缚的反思和对自由的追逐。

诗词推荐

去去如奔马,来来无尽船。人心似江水,日夜向吴天。

上帝锡义,寔生婉淑。辅佐神皇,宠膺天禄。诞育泰陵,劬劳顾复。于昭徽音,久而弥都。

高人不惜地,自种无边春。莫随流水去,恐污世间尘。

河汉如云扫泬寥,登东寒铁响清宵。竹窗惊破高人梦,门外骎骎万马朝。

穆穆太阴,礼严妹事。壁玉华光,推经主对。十二周天,几乃有终。尽有备物,莫报元初。

鸣珮趋丹阙,焚香坐粉闱。禁城钟鼓静,人吏简书稀。幽鸟鸣高树,凉风动紫薇。明时仍宦达,谁不羡恩辉。

临水夭桃,倚墙繁李。长杨风掉青骢尾。尊中有酒且酬春,更寻何处无愁地。明日重来,落花如绮。芭蕉渐展山公启。欲笺心事寄天公,教人长对花前醉。

纷纷覆雨与翻云,只有吴人不世情。穷迫每怜长袖舞,别离愁听短歌行。春波碧草连南浦,朝雨垂杨拂渭城。丝竹未应陶写得,向来肝胆为渠倾。

田园莽苍经春早,篱落萧条尽日风。若问经过谈笑者,不过田舍白头翁。门闭仍逢雪,厨寒未起烟。贫家重寥落,半为日高眠。

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为人手段十分粗,拳下搜寻一个无。咄这村僧难凑泊,释迦弥勒是他奴。

彼羙蔡氏子,任也堪将相。唯俦亦异材,朗立万人上。吾尝扣其微,事诣理亦畅。雨露待坚成,风波岂凋丧。醯鸡发浅覆,盐虎背新样。侵寻堕老丑,闟茸屡监当。繁霜生野色,行李正凄怆。恐子复未平,因书寄无恙。

寂寂池亭古,园荒草自春。东风独游客,迟日未归人。久雨众山晦,初晴万境新。长歌视天壤,高兴不无人。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睛。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草碧波复绿,南浦愁送君。君行将何之,怆指南北云。相思无早晚,生离无近远。悠悠关塞阻,杳杳音信断。青灯挑已尽,夜长方展转。

挟弹飞觥迹已陈,赏心事去负芳辰。数经风雨花尤厄,试说关山柳亦颦。人到苍皤方觉老,天无红绿不成春。近来未有池塘梦,谁道先生意尚新。

九重方侧席,四海仰文明。好把孤吟去,便随公道行。梁园浮雪气,汴水涨春声。此日登仙众,君应最后生。

千古茫茫不可攀,仲尼日月照儒关。生前冷灶七日火,身后遗基十万间。宁许富儿通市籍,只求贤士共欢颜。那知等级输邦计,变许颜原见一班。

青山衔落日,白杨吐悲风。欲觅玄真子,沧州云濛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