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洪咨夔的《冬雷行》
拼音和注音
jūn bù jiàn tài shǐ jú shēn shí yuè léi , mài chéng du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成堆:众多事物聚集在一起。
太史:太史tàishǐ∶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十月:格里氏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个月--缩写oct.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原诗
三月廿八雪,十月十九雷。
日官起历失气朔,深春为腊冬为梅。
衣巾暄淑糁白醭,研席昏湿凝青埃。
阶头蠢䏰上未已,阵阵送雨千峰来。
水乡种早场已筑,山乡种晚镰方催。
漏天未信解晴否,低田芽茁高田摧。
老农一饱不自保,愁面百摺何当开。
君不见太史局申十月雷,麦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