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舂山草堂感怀(其十三)》
拼音和注音
wú cái fú rì yuè , liú luò rèn tiān yá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日月:1.谋生之道,生存。2.天体,即太阳和月亮。
天涯:(名)天边。比喻极远的地方:海角~。[近]天际|天边。[反]咫尺。
流落:(动)穷困潦倒,没有固定住所和职业,离开家乡,在外地漂泊:~街头。[近]流浪|沦落。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白发同秋草,愁心似落花。
君王频殉国,将帅祗为家。
蓟北瞻丹极,滇南想翠华。
无才扶日月,流落任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