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录事赴宣城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
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送崔录事赴宣城

大国总是有所顾虑,小官却只看才能。
他想去宣城任职,待在洛阳畅饮盏。
别人离开时晚景,长天中没有鸟群回。
他扬帆起航在波涛中,依靠船桨抵达江山之间。
我羡慕你能两者兼得,去开辟千里之芜湖。

诗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所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述送行者崔录事去宣城任职的情景,表达了大国政治的复杂性和小官们的才干被重用的机会。诗人以崔录事为主人公,通过写他乘船离开洛阳,向他表达了羡慕之情,认为他既能获得政治上的晋升,又能畅饮洛阳的美酒,具有两全其美的机会。

赏析:这首诗的写作风格简练明快,以寥寥数句表达了送别者对崔录事的羡慕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晚景和鸟群的离去,形象地展示了送行者的离别和孤独。最后,诗人以借船行江山的方式,表达了对崔录事既能宣城印,又能享受洛阳之美的羡慕之情。

整首诗情感简洁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对送行者的赞美和羡慕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大国政治的不易和小官们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机遇。诗人通过景物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充满希望和感慨的情境中,引发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作者介绍

高适,字达夫,渤海蓚人。举有道科,释褐封丘尉,不得志,去游河右。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掌书记,进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失守,适奔赴行在,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李辅国谮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进成都尹、劒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二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功名,尚节义,年过五十,始学为诗。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传诵。开、宝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集二卷,今编四卷。

诗词推荐

北祖安禅唯看净。毗邪升座更谈空。须知密勿万机外,常在瑜珈三昧中。

君逐元侯静虏归,虎旗龙节驻春晖。欲求岱岳燔柴礼,已锡鲁人缝掖衣。长剑一时天外倚,五云多绕日边飞。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

幽花信美如玉,不愿游人见知。唤取曲生同载,为春物色南枝。

沧江落日动,宿鸟归故山。托巢在高木,朝去夕必还。客舟逐南风,大雪留楚关。何日扫吾庐,种秫郧溪间。

更烦横铁笛,吹与众山听。

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为君歌,为君舞,

役役炎凉态,悠悠道路赊。情怀知老大,梦幻阅纷华。搅思云边树,供愁雨外花。生涯书一束,到处即为家。

尘壁苍茫有旧题,十年重见一伤悲。野僧欲与论前事,自说年多不复知。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妻强夫殃,奴强主殃,臣强君殃。尾大于身,不坚于霜。辩之不早,国破家亡。

珠零醇碧郁春槽,矫首梅林釂自陶。横槊未应随李广,团词亦足拟王襃。俯从觞咏山阴禊,遥说笙簧锦里遨。取次难论御戎策,岂知蛙臛鱣鲭臊。

方丈前头挂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僧脚底从来阔,未必枯髅就此理。

二远相知是昔年,此身长寄礼香烟。绿芜风晚水边寺,清磬月高林下禅。台殿虚窗山翠入,梧桐疏叶露光悬。西峰话别又须去,终日关山在马前。

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一军睡枕谁能稳,数里归舟自欲迷。起望此时忧更切,边烽不隔远峰西。

群芳过後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因怀碧云友,发兴青林端。要尽深幽趣,浑忘下上难。泉声流咽绝,松韵响高寒。久作庐山别,疑从梦境看。

紫芝别我天台去,翁十深山自结茅。但见春愁随日长,不知庭叶蔽禽巢。

明月韬光甓社湖,发挥千载赖耆儒。清江曲就无人识,来往横塘一鄙夫。

鹅炙博嗔宁复计,马肝知味不须评。老宜此辈充庖宰,更问钻篱与不鸣。

画屏展尽一山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