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二年册皇太子四首

于皇我宋,受命于天。
升储主鬯,衍庆卜年。
典册告备,庭工载虔。
万乘莅止,端冕邃延。

作品评述

《嘉定二年册皇太子四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不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嘉定二年,皇太子接受天命,被封为储君。他正式升位,主持祭祀仪式,预祝庆贺新年。典册被用来宣告储君的准备,庭院中工匠们虔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万乘(指礼仪车队)聚集在皇宫,庄严肃穆的仪容延续下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隋代皇太子在嘉定二年的庆典场面。诗人描述了太子接受天命、升为储君的盛况,以及庭院中典册的准备和工匠们的虔诚。整个宫廷都沉浸在庄严隆重的氛围中。

赏析:
《嘉定二年册皇太子四首》通过对皇太子即位庆典的描绘,展示了隋代宫廷的盛况和隆重的仪式。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庆典的各个环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和庆典的盛况。

诗词中使用了一些古代文化和宫廷仪式的词汇,如"衍庆卜年"(预祝庆贺新年)、"典册告备"(宣告册文准备完毕)、"万乘莅止"(万辆礼仪车队聚集)等,这些词汇突出了庆典的庄严和隆重。

整首诗词以客观的视角描述了场景,没有过多的抒发个人情感,更注重对仪式的描绘和揭示。通过这种方式,诗词给人留下了一种庄严、肃穆的印象,展现了古代宫廷庆典的盛况。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女床閟灵鸟,文章世所希。巢君碧梧树,舞君青琐闱。或言凤池乐,抚翼更西飞。凤池环禁林,仙阁霭沉沉。璇题激流日,珠缀绵清阴。郁穆丝言重,荧煌台座深。风张丹戺翮,月弄紫庭音。众彩结不散,孤英跂莫寻。浩歌在西省,经传恣潜心。

羽卫离丹阙,金轩赴泰坛。珠旗明月色,玉佩晓霜寒。黼黻龙衣备,琮璜宝器完。百神将受职,宗社保长安。

身得贰师馀气概,家藏都尉旧诗章。江南别有楼船将,燕颔虬须不姓杨。

美人乘天风,手吹玉参差。我有龙门桐,缀之冰蚕丝。空中一偈答,闻者为忘机。神马已出河,凤皇且鸣岐。悠悠百年内,傥有相逢时。

桂水随去远,赏心知有馀。衣香楚山橘,手鲙湘波鱼。芳芷不共把,浮云怅离居。遥想汨罗上,吊屈秋风初。

晓哭呱呱动四邻,于君我作负心人。出门便涉东西路,回首初惊枕席尘。满眼泪珠和语咽,旧窗风月更谁亲。分离况值花时节,从此东风不似春。

胩傅居第一,科目艳当年。慷慨诛奸佞,从容委政槿。诸孙今白屋,旧物止青氈。岁见黄梁熟,何当名砚穿。书声月庑下,灯影雨窗前。学者师王式,时人老伏虔。不令官济济,空负复便便。桑甘鸮偏恶,桐花凰可耿。从无当食禄,独有可耕田。卒卒约倾盖,依依顾执鞭。二翁俱翥矣,一别

故园终不住,剑鹤在扁舟。尽室无馀俸,还家得白头。钟催吴岫晓,月绕渭河流。曾是栖安邑,恩期异日酬。

甘泉献赋风枫宸,更著剧秦与美新。设果出肠明日死,投身天禄又何人?

秘苑仪星地,群英得隽年。飞綏鲸浦右,供帐斗城偏。表道槐阴直,凌氛柞影圆。丛楹开玉宇,华组会琼筵。湛湛融君渥,渠渠奖士贤。银珰尊右席,绿帻佑双笾。饰喜优坊伎,均恩醵礼钱。沼浮渑酒渌,坻聚舜庖羶。场迥歌声合,风回舞节妍。柳疑添绀幄,鹦解啄鸣弦。臣藿心倾日,需云

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双鹤冲天去,群羊化石眠。至今丹井水,香满北山边。

优游滕太守,郡枕洞庭边。几处云藏寺,千家月在船。疏鸿秋浦外,长笛晚楼前。旋拨醅头酒,新炮缩顶鳊。宦情须淡薄,诗意定连绵。迥是偷安地,仍当饱事年。祇应天下乐,无出日高眠。岂信忧边处,胡兵隔一川。

缫作缫车急急作,东家煮茧玉满镬,西家捲丝雪满籰。汝家蚕迟犹未箔,小满已过枣花落。夏叶食多银瓮薄,待得女缫渠已着。懒归儿,听禽言,一步落人后,百步输人先。秋风寒,衣衫单。

往事惊心折,三年撚指间。西州门外泪。

杳杳空原暮,萧萧旌旆行。长风吹海暗,新月傍人明。河影城头堕,秋声塞外生。客怀频倚剑,时事正论兵。

俯仰之间迹已尘,重来屐齿藓痕匀。晚菘早韭有真味,夜鹤晓猿无故人。万一可偿他日原,再三须卜此山邻。北山大士乃吾祖,烝蕙肴兰长荐新。

具足城中了胜缘,毗耶座上供无边。却收心变归空洞,莫着俱胝一指禅。

诏守江西新定郡,二年抚俗谁相问。白浪青山绕郡城,卧理烟霞称嘉遯。帝乡迢迢天一涯,子牟恋阙人不知。慷慨情怀何企慕,宋璟政事杜牧诗。六县万家人辑睦,鱼鹽利人茶货足。公家事简案牍稀,芳草疏篱映空狱。杨柳湖边观钓鱼,芙蓉池上静看书。优游天爵浩然性,贵如三入承明庐。

玄冥也自不落莫,探借春风红树枝。姑射身全映霞佩,寿阳妆误眯臙脂。长於山杏鸡为弟,配又江梅合作妃。满面发红缘底事,如逢宋玉莫相窥。

劈人排孟子,通国诮匡章。内省倘不疚,青蝇徒自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