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

乱后惟忧死,无心问岁华。
故园依草莽,今日见梅花。
闽俗尝三饭,僧房但一茶。
海濒犹未稳,更拟访仙槎。

作品评述

《杖藜》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乱世之后的忧愁和追求安宁的心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乱后惟忧死,
无心问岁华。
故园依草莽,
今日见梅花。
闽俗尝三饭,
僧房但一茶。
海濒犹未稳,
更拟访仙槎。

这首诗词充满了忧愁和思考。作者在乱世之后,心中充满了对生死的忧虑,对光阴流逝的淡漠。他回忆起故园,那座被草木遮蔽的家园,而今天却只能看到凋谢的梅花,这种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透露出浓厚的忧伤情绪。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环境。他提到了闽俗尝三饭,意味着平凡的民众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和疾苦,而僧房却只有一茶,暗示佛门清净,追求心灵的安宁与超脱。作者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渴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寻求一份超脱尘世的心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进一步寻求安稳和精神寄托的意愿。海濒犹未稳,意味着海边的境况仍然不稳定,这里可以理解为社会的动荡不安;而“访仙槎”则暗示了作者对超越尘世的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可能是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也可以理解为对心灵净化和超脱的追求。

总的来说,《杖藜》通过描绘作者的忧愁、对故园的怀念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表达了在乱世中追求安宁与超脱的心情。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内心思绪,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北风不但江流白,天色往往吹作阴。漫云一水六十里,中有青山千万寻。人言下水必奔驶,而独于此成滞淫。鵁鶄属玉尔自得,短咏长歌吾亦任。

慾波如浊流,心源如古井。不患无清泉,只恶无修绠。

尚书八座贵,大使十州雄。欲得疮痍痤,先怜杼轴空。仁民兼爱物,时雨及春风。

开眼便是,开口便是。举手便是,举足便是。虽然如是,未是未是。

人生乐处是家山,归即须归说便难。吾道何尝拘出处,丈夫例不怕饥寒。一天明月随诗笠,万古清风在钓竿。浮利浮名尽如许,笑他开眼梦邯郸。

乾峰锦包特石,云门铁裹泥团。筑著磕著,言端语端。不是任公子,徒劳话钓竿。

今朝又见开炉,浩浩诸方暖热。卧龙冷落门庭,也要人前细说。夜静更阑炭也无,衲衣破处冰侵骨。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岩云入角雕龙爽,寒日摇旗画兽豪。搜伏雄儿欺魍魉,射声游骑怯分毫。圣人唯有河湟恨,寰海无虞在一劳。

昨日雨,今朝晴。前月小,后月大。君欲问百年,百年如此过。孰为辱,孰为荣。何者福,何者祸。山中多白云,莫教脚一蹉。

基址经年定,新亭几日成。望开吴地尽,坐接楚天平。野色重重见,山光面面迎。可宜方处士,千古纪清名。

昨夜灯前把酒杯,鄱阳主簿送春来。只疑天地无清气,都在江头一树梅。

清风峡里水清泠,不但琮琤可静听。秋佳秋兰在深谷,更堪鼻观挹幽馨。

子胥庙前江日晡,越王城头云有无。故宫台榭几黄叶,南度寝园今绿芜。长笛关山瞻北固,清樽鱼鸟傍西湖。萧萧落木苍郊外,几处寒烟破屋孤。

日转秋庭树影斜,风来粉蝶胜悲笳。只应宋玉秋来梦,常在墙东阿子家。

密密助堂堂,隋人歌檿桑。双弧摧孔雀,一矢陨贪狼。 ——段成式百步望云立,九规看月张。获蛟徒破浪,中乙漫如墙。 ——张希复还似贯金鼓,更疑穿石梁。因添挽河力,为灭射天狂。 ——段成式绝艺却南牧,英声来鬼方。丽龟何足敌,殪豕未为长。 ——郑符龙臂胜猿臂,星芒超箭芒

藻思旧传青管梦,哲科新试碧鸡才,乍依仲宝莲花幕,更下温郎玉镜台。

昨夜西郊雷隐鸣,金镶检历兆秋居。枪旗味向茶畦畜,饼饵香从麦陇生。拂去尘会招燕乳,拨开檐网看蜂营。谁家子女群喧笑,竞学卖花吟叫声。

昨日始骑驴,今朝共跨鱼。一官尘坎璮,三迳木扶疎。童返还知白,身轻继寝虚。道传传便得,元乏枕中书。

人间穷达命污隆,作意功名欲捕风。但见刘班误车子,何曾邓班误车子,何曾邓禹笑王融。官曹得饱馀何事,书课乘闲亦隽功。少待莼鲈付乡翰,一溪风月放船篷。

尽道先师今日死,谁知今日是生朝。不知却有何凭据,紫柏黄檀一处烧。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