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答李道源

徒步何忧髀肉消,赋归无待《楚辞》招。
摩娑药笼三年艾,濩落人寰五石瓢。
蓑笠雨淹沧海钓,斧斤晴趁白云樵。
游仙枕上西池月,转觉东华曙色遥。

作品评述

《遣兴答李道源》是明代吴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徒步何忧髀肉消,
赋归无待《楚辞》招。
摩娑药笼三年艾,
濩落人寰五石瓢。

蓑笠雨淹沧海钓,
斧斤晴趁白云樵。
游仙枕上西池月,
转觉东华曙色遥。

中文译文:
步行何忧髀肉消,
归赋时不等《楚辞》招。
沉思苦练三年草药,
遗落凡间五石瓢。

穿着蓑衣雨中沉没,
晴天利用斧斤当樵夫。
仙游梦境中的西池月,
醒来却感受到东华山的黎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意象和隐逸主题为基调,表达了诗人吴哲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自己徒步行走,感叹饱满的肉体会因为长途跋涉而消瘦。他说自己无需等待《楚辞》的招揽,自己已经心灵自由,不再受世俗的束缚。

诗的第二联,诗人谈到自己在深山中苦练草药,已经过去了三年。摩娑是一种古代的草药,被用来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他自愿离开尘世,过上了与凡人隔绝的生活。

第三联和第四联,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雨中戴着蓑衣淹没在沧海之中,或者在晴天使用斧斤当樵夫。这些景象都是诗人与尘世的隔离和追求自由的象征,他摒弃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寻求一种超脱尘俗的生活。

最后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梦中游仙,枕在西池的月光下。但当他醒来,却看到东华山的曙光远在眼前。这是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他虽然追求自由隐逸,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纷扰,因此他只能在梦中寻找片刻的安宁。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隐逸意境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烦恼和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由、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与世俗之间的矛盾和难以割舍的情感纠结。

诗词推荐

时序催人易白头,端阳怀古客添愁。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记节何妨斟蚁酒,夺标无复见龙舟。高歌思远楼前路,掩雨珠帘今在不。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潺湲半空里,霖落石房边。风激珠光碎,山欹练影偏。急流难起浪,迸沫只如烟。自古惟今日,凄凉一片泉。

百媚春风面。凤箫催、绿么舞遍。玉鸾钗、半溜乌云乱。悄疑是、梦中见。曲叹弓弯袖敛。绣芙蓉、香尘未断。买一笑、千金拚。共醉倚、画屏暖。

晓和风露立晴烟,只恐腥魂涴洞天。云肆有龙君若买,便敲初日铸金钱。

援兵不遣事堪哀,食肉权臣大不才。见说襄樊投拜了,千军万马过江来。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白首成何事,无欢可替悲。空馀酒中兴,犹似少年时。

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催。壮心暗逐高歌尽,往事空因半醉来。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西楼怅望芳菲节,处处斜阳草似苔。

秋院稚凉生,看书睡未能。扇閒萤扑袂,窗破鼠窥灯。晚境物华异,清宵道气增。邻家犹不寐,席地话丰登。

平原拙生事,数月且食粥。蠋也巧于贫,晚食以当肉。士穷见节义,不以富贵卜。用志苟如此,宁有忧不足。我生本寒士,犁鉏起穷谷。顾惟疎野姿,动辄当忤俗。得禄本甚微,夺去盖聊复。虽云出无车,定免赤其族。在我无所念,于君果何辱。而君终日间,惘惘形面目。幼稚悉遣归,不虑

物情非耦不能久,并蒂芙蓉亦自变。珍重鹤君新得配,故应清唳彻秋江。

曾当一面战,频出九重围。但见争锋处,长须得胜归。雪沾旗尾落,风断节毛稀。岂要铭燕石,平生重武威。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凄。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人皆闻蟋蟀,我独恨蹉跎。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信来漳浦岸,期负洞庭波。时扫高槐影,朝回或恐过。

联骑来登卯酉山,老君玉局护阑干。步虚殿上香云绕,空翠萧森北斗寒。

托情忻六学。游目爱三余。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诓尝游魏冉。那时说范睢。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

飞骑将军入虏庭,钥旗未动死生分。战酣驰入中军寨,且听元戎议赏勋。

当时只号汝南湾,后有三人住此间。自谓逸民须隐约,并称贤士想高闲。只缘水味都殊异,且欲邻居数往还。好事有时相就饮,不妨铛脚对青山。

重德由来为国生,五朝清显冠公卿。风波久伫济川楫,羽翼三迁出谷莺。绛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孔门弟子皆贤哲,谁料穷儒忝一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