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作品评述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荒园无数亩,
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
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
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
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
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
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
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
盛亦非汝能。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园中的草木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荒芜园林和其中的花草树木的感慨。诗人观察到园中的植物茂盛,但其中显现出的美丽和丑陋各自炫耀,没有相互融洽。葡萄虽然结满架子,但无人采摘;可怜的石榴树生病了,花朵宛如破碎的红襟;葵花虽然盛开艳丽,但花蒂浅浅,无法承载花朵。然而,丛蓼在晚秋时节仍然能欣喜地绽放,淡红色的花随着秋天的深入而更加轻盈。诗人感叹生命的存在受到季节和环境的限制,这种现象使得诗人对生命的激情和活力感到沮丧,无法真正自由,即使是繁盛也无法持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园中的草木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花草树木作为自然界的象征,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局限,与人的境遇形成了对比。葡萄虽然结满架子,但因为囷倒而无人采摘,表达了一种资源被浪费和无人珍惜的悲凉。病石榴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不稳定,它的花朵破碎如破红襟,给人一种憔悴和凋谢的感觉。葵花虽然盛开艳丽,但花蒂浅浅,无法承载花朵,暗示着美丽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某种缺陷和无法持久的局限。而丛蓼在晚秋时节绽放,轻盈而欣喜,显示出一种对逆境中坚持生命和乐观的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对园中花草树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的草木形象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局限。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反映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诗词呈现了苏轼对生命的矛盾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思。尽管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繁盛多样,但它们各自彰显着美丽和丑陋,无法和谐相融。这种局面使得诗人感到困惑和沮丧,认为生命的存在受到时节和环境的限制。葡萄被浪费,石榴生病凋零,葵花虽美但不耐久,只有丛蓼在晚秋依然欣喜地绽放,带给诗人一丝希望。诗人认为生命受到种种限制,既无法真正自由,也无法持久繁荣。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人以草木为媒介,表达了对生命的矛盾情感和对自由的渴求。整首诗词以植物的状况折射人生,传递出生命脆弱、局限和不确定的主题。同时,诗中的丛蓼在秋季依然欣欣向荣,提醒人们要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力。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性的描写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意境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思考人生的意义。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羃羃烟云锁洞关,旁开六户类连环。芙蓉未是仙家瑞,更约同登太华山。

秀韵凌虚玉炼颜,苍官偃亚碧琅玕。只应中夕萧骚月,相对一庭风露寒。

水色昏犹白,霞光暗渐无。风荷摇破扇,波月动连珠。蟋蟀啼相应,鸳鸯宿不孤。小僮频报夜,归步尚踟蹰。

新筑茅庐古道傍,养成松竹可深藏。西风颇动归欤兴,不是悲愁赋感伤。

谬忝莲华幕,虚沾柏署官。欹危长抱疾,衰老不禁寒。时事已日过,世途行转难。千崖兼万壑,只向望中看。

十月五日江信风,小舟摇兀芦苇丛。云端初月吐复翳,时有鹳鹤鸣寒空。梓荚离离挂石发,松萝矫矫垂羽幛。徒步长歌者谁子,乍抑乍扬惊远宠。令人惨淡百感集,呼酒不饮心未降。自从作吏涴泥滓,故书蛛纲尘满窗。海田无雨种十一,是处奔走祈渊龙。龙慵不报蝗四起,茹草啖叶无留踪。

秋风绕衰柳,远客闻雨声。重兹阻良夕,孤坐唯积诚。果枉移疾咏,中含嘉虑明。洗涤烦浊尽,视听昭旷生。未觉衾枕倦,久为章奏婴。达人不宝药,所保在闲情。

寒云行空乱春华,西风凛凛空吹沙。夫子抱膝若丧魄,谁知巧思中萌芽。败毫淡墨任挥染,苍莽菌蠢移龙蛇。略增点缀已成就,止见枯木成槎枒。更无丹青相掩翳,惟有口鼻随穿呀。往年江湖饱观画,或在山隈溪水涯。腹中空洞夜藏魅,巅顶突兀春无花。径深最宜系画舸,日落时复停归鸦。

姚子神情处处便,床头周易杖头钱。逢僧与语闲终日,遣客归休醉欲眠。应觉此生如寄耳,何妨一室且萧然。无心更觅封侯事,纳履谁能博一编。

十年作计须种木,一日不可使无竹。道人於此得三昧,绿雾中间著苍玉。拂云谁为名其居,我亦心同云卷舒。相期直觅飞霞佩,不用重拈种树书。

飞观插雕梁。凭虚起、缥缈五云乡。对山滴翠岚,两眉浓黛,水分双派,满眼波光。曲栏干外,汀烟轻冉冉,莎草细茫茫。无数钓舟,最宜烟雨,有如图画,浑似潇湘。使君行乐处,秦筝弄哀怨,云鬓分行。心醉一缸春色,满座疑香。有天涯倦客,尊前回首,听彻伊川,恼损柔肠。不似碧潭

函关秋霁雁初回,六里商於晓色开。四皓有灵应笑我,谪官方始入山来。

金仙不可觅,徙倚娑罗阴。壁底野情重,峰端烟树深。暗凭悬锁处,遥寄上云心。待念飞黄子,忘形却试寻。铁锁高悬直壁青,上方形胜杳冥冥。西玄空通隔世路,金仙已跨摩云翎。觱沸音中怅年晚,娑罗影里问谁经。爱河未上超然岸,只到峰根看画屏。

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黄扉晚下禁垣钟,归坐南闱山万重。独有月中高兴尽,雪峰明处见寒松。

赠君以宣城秋兔之颖,佩君以峄阳焦尾之琴。饯君以显父清壶之酒,送君以安仁金谷之吟。笔传洙泗之正印,琴弹单父之遗音。酒以陶百里醇醲之化,诗以写一时离别之心。门前车马气骎骎,黄叶飞翻秋正深。风雨对床连夜语,江山异地欲分襟。忆昔联名唱行殿,一日声华九垓遍。自知无用

焕烂莲灯高下,参差梅影横斜。凭栏一目尽天涯。雪月交辉清夜。莫惜柔荑劝酒,从教醉脸红霞。烂银宫阙对仙家。一段风光如画。

天幂幂。彤云黯淡寒威作。寒威作。琼瑶碎剪,乘风飘泊。佳人应自嫌轻薄。乱将素影投帘幕。投帘幕。不禁清冷,向谁言着。

院凉松雨声,相对有山情。未许谿边老,犹思岳顶行。纱灯留火细,石井灌瓶清。欲问吾师外,何人得此生。

翁来谓有世间情,翁弃人寰一叶轻。白玉楼成金阙峻,步虚章就紫霄清。笑谈烈焰怀飞壁,寂寞空潮自打城。大笔如椽石似玉,何人为与说平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